九正建材网资讯

CIFF广州 | 设计玩「家」:「梁思成建筑奖」中的建筑巧思

来源:中国家博会CIFF 发布日期:2021-01-16 11:42:25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每两年评选一次的「梁思成建筑奖」,一度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高荣誉,中国的何镜堂和德国的曼哈德 · 冯 · 格康,分别将第.一块和近期一块该奖项的奖牌收入囊中。是什么原因让两位建筑大师虽然天涯两相隔,却冥冥之中都被「梁思成建筑奖」所偏爱,不妨

每两年评选一次的「梁思成建筑奖」

一度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高荣誉

中国的何镜堂和德国的曼哈德 · 冯 · 格康

分别将第.一块和近期一块该奖项的奖牌收入囊中

是什么原因让两位建筑大师虽然天涯两相隔

却冥冥之中都被「梁思成建筑奖」所偏爱

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建筑世界,探寻蕴含其中的设计奥秘。

大器晚成的「中国馆之父」

何镜堂

He Jingtang

1938年~

镜堂,在其漫长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获奖无数,由他操刀设计的深圳科学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是享誉海内外。45岁的他方在建筑事业上有所建树,而他提出「两观三性」建筑理念时已然79岁高龄,大器晚成的何镜堂希望用建筑见证这个时代。

1.用16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对于何镜堂而言,他的建筑人生颇有些戏剧性。

当年走出校园,满腔热血的他正想大干一场,**终却不敌命运的戏弄。十几年的时间曾辗转多处建筑设计院,无奈被残酷的现实绑住拳脚,不是建筑单位被迫解散,就是工作任务与建筑设计无关,这让他难以触碰到自己深爱的建筑创作。

谈起这段有些暗淡的年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的何镜堂有些感慨,“45岁之前,我没有一篇文章,没有一个像样的作品。45岁之后,我终于用16年抢回了失去的时间。”

深圳科学馆

1983年,何镜堂全家从北京南下,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重新奋斗,那时的何镜堂已经45岁了。当时,深圳科学馆作为深圳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正在招标,属于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得知消息的他第二天一早便赶往深圳。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的深圳,速度很快,下午参加评标的何镜堂黄昏时就被告知成功中标。这个45岁的男人,终于真正迈出了其建筑人生中的**步。

何镜堂工作室

2.中国馆之父

何镜堂**广为人知的名号,莫过于中国馆之父。

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都是历届世博会为举办地留下的标志性建筑。比起这些,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则用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带来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方案——东方之冠。

中国馆

他在中国馆中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所理解。

国家馆63米的**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对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除去建筑上的系统考量外,对于中国馆的设计,何镜堂别有深意。

如同中国馆名字所描述的那样,国家馆为「天」,宛如华冠高耸,俯瞰天下粮仓;而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他在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中,体现了东方哲学中有关天地关系的理解。

3.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

如何在建筑中实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融合,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是何镜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研究课题。

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

由他主持设计的中国(泰州)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处于老区和新城的交界,一边和民居建筑群连在一起,一边则是新城,体现了何镜堂对建筑地域性的思考。虽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何镜堂将青砖改用石头和混凝土,但在表现形态上却保留了当地特色。

大厂民族宫

在大厂民族宫的设计上,他思考的重点则是,如何满足伊斯兰文化的需求,同时体现中国文化的特点。河北廊坊大厂县是一个回族自治区,以回民为主,何镜堂想让建筑呈现出伊斯兰文化的韵味。而为了体现民族的融合,他还利用伊斯兰建筑中的「拱」元素,将建筑用五十六个拱围了起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从虎门海战博物馆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科学馆到惊艳世界的「东方之冠」中国馆,他用2000多个建筑作品生动记录了前进中的中国。在何镜堂看来,当代建筑师既要掌握作为科学家、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逻辑分析能力,对地域、文化、时代特性也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代建筑设计需要体现变革中的中国特色。

熟悉中国建筑的歪果仁

曼哈德 · 冯 · 格康

Meinhard von Gerkan

1935年~

曼哈德·冯·格康,德国目前**大的建筑事务所——gmp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之一,在德国和中国设计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包括柏林泰戈尔机场、柏林中央火车站、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天津西站、青岛大剧院、汉诺威世博会基督馆等。而作为获得「梁思成建筑奖」的**位亚洲之外的建筑师,这一获奖喜讯的到来也恰逢gmp在中国开始设计实践的20周年。

1.锋芒早露的建筑天才

联邦德国的建筑体系受其影响颇为深远。而比起何镜堂的大器晚成,曼哈德·冯·格康算是个锋芒早露的一个,早在大学期间他就与gmp的另一创始人福尔克温 · 玛格频频参标,毕业之初甚至赢得了当时德国**大的一个国际竞赛——德国柏林泰格尔国际机场,而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

柏林泰格尔机场

柏林泰格尔机场是**的「驶入式短距离机场」,在当时属于一个面向未来的超前概念。大到路网、连桥、跑道分布,小到天花板地板楼梯家具的设置安排,曼哈德·冯·格康用正六边形几何模数将整座机场的所有结构贯连起来,其整体性设计的理念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设计师采取一体化的构思,使得整幅设计蓝图中,即便微小的细节都与整体概念保持着清晰的关系。除此之外,六边形的航站楼形成闭合环线,内环接驳城市交通,外环则在提供充足停机位的同时缩短了旅客的登机距离。

从1975年柏林泰格尔机场被正式启用以来,其中的创新设计陆续在斯图加特机场、汉堡机场航站楼的出港和到港层面的设计建造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作为曼哈德·冯·格康和gmp的**个项目,泰格尔机场至今仍在运行。

2.中国建筑界的异国好友

说起曼哈德·冯·格康和中国建筑的渊源,大概要把时间拨回到20年前。当年赢得北京德国使馆学校的设计竞赛的他,开始在中国进行建筑实践。自此,他便一直推动着中德两国间的建筑文化交流。在其带领下,目前已在中国完成一百多个建筑项目,不断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建筑。

北京德国使馆学校

北京德国使馆学校是gmp在中国做的**个项目,这其中可以看见很强的自我性,通过外挂有颜色混凝土板,将学校做成红色,公寓大楼做成黄色,这在当时还是很前卫的做法。

在曼哈德·冯·格康的建筑生涯中,与当地文化的对话过程以及用当代建筑转译当地文化,已经成为愈加鲜明的主旋律。这点不论是在临港新城的规划、中国国家博物馆或北京海淀基督堂的设计中,都有着确凿的证据。

中国国家博物馆南翼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北翼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两座博物馆在功能布局上被一分为二,设计师将其通过一个置于中央空间元素将两个功能区合二为一,促成一个宏伟庄严的综合体。

一条长达260m的艺术走廊作为建筑的中央交通空间贯通南北,长廊正中央位置扩展为一座主入口大厅(西大厅),原有建筑的柱廊大门得以保留,加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正对的天安门广场的联系。内部立面设计依据中国古代建筑「一屋分三」的理念发展而来,石材基座托起木质结构的墙面,屋顶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中藻井的形式。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

临港新城

北京海淀基督堂

曼哈德·冯·格康对其团队的设计可以帮助中国展示它千年灿烂文明所积淀的优秀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感到开怀。自从1998年**次踏上这片土地,中国各型各色的建筑就深深地打动了他,他也非常感激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为gmp提供了如此之多的实践机会。

3.探寻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

关于建筑的意义,曾在曼哈德·冯·格康的建筑生涯中被不断讨论和重新定义。随着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大量外表矫揉造作,实际上内涵空虚的建筑开始出现。虽然受差异化的审美影响,这类建筑也有它们的拥护者,但他总是不以为然。

在曼哈德·冯·格康看来,优秀的建筑设计必须探寻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不能一味哗众取宠。比如在德累斯顿文化宫改建工程中,他就对文化遗产保护之下的空间进行了现代化翻修,既保证了建筑文化属性的独特性,又实现了与周边街区的统一。

德累斯顿文化宫

作为建于1969年民主德国时期现代主义的优秀经典,建筑从外部得到了忠于原著的重建,在内部则创造了新颖的空间组织和交通流线。在他的手中,原有建筑设计元素与新建建筑融为一体,立面幕墙也得到了节能改造。

对于老市集、王宫区和新市场之间不可复制的中心位置,设计师凭借一栋无方向感的建筑以及三面设置的出入口做出了回应。为了针对不同使用者人群实现一栋老建筑的全面复兴,这座综合体内文化、教育和娱乐功能不断交织,**终在朝向老市场的南大厅汇聚,形成三个功能区域的共同入口。

「赫利克斯之杖」小剧场

「赫利克斯之杖」小剧场坐落在音乐厅下方,音乐厅如同鞘子般夹在图书馆之间。由gmp独立设计的家具赋予了这些空间以简洁的物质外观,织物表面使用了来自老建筑的红色调,这一色调也与其他功能区域形成和谐的统一。

曼哈德·冯·格康常常把城市比作一个大家族,家族中每个成员相互独立的,有着自己的脾气秉性,却逃不开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城市中的建筑也是如此,它们既要保持差异性,又要融入统一的整体。

推荐阅读

更多>>

CIFF CIFF广州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