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未来就业报告》显示,到2025年,“机器人革命”将使8500万个人工工作岗位被机器取代,管理和数据处理中的常规或体力劳动易受到威胁。
可以预见的是,机器取代的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普工,还包括部分写字楼的职员、管理者。
我们在看到家具业越来越智能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这个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逐步取消掉一些岗位,进而对家具从业人员有了新的要求。
对于“机器代人”,企业老板和打工者实际感受会不同,看待的角度也会不同。
1
企业:“机器代人”是效益提高的核武器
家具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以来受制于“小、散、乱”离散型的生产方式,是典型的“大行业、小企业”,品牌集中度不高,至今能做到营收过百亿的也不超过5家。和家电、陶瓷企业的营收规模相比,家具企业实在是谈不上“大规模”。
对于家具企业来说,规模化生产必须思考如何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大的产出?当劳动力红利消失,普工荒一年更比一年严峻、人工成本一年更比一年高的趋势下,“机器代人”无疑是实现高效益的核武器。
走“机器代人”的自动化、智能化之路,也是每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必经之路。
观察营收额排行榜上有名的各大家具企业,其车间生产线、生产方式、生产环境、对工人的依赖程度都已与小工厂有着天壤之别。
特别是走在智能化前列的定制家具,各项指标已经与传统家具小工厂大不同:每天的产能、对材料的利用率、库存管理、生产周期都领.先数倍。
传统家具企业新员工需要培训数月才能上岗,在定制家具企业,一个毫无家具生产经验的员工,培训一周即可上班;传统家具企业特别依赖以数万元聘请的手艺娴熟的“老师傅”,定制家具企业则实现了员工看条件码、根据机器指令操作,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度被降低。
除了生产车间,定制家具从前端消费到营销、研发、生产、物流、安全全过程,都有信息化系统进行科学的计算,能快速匹配较佳方案,以较佳的资源组合、较简洁的界面呈现给企业内部操作人员,而传统企业的每一个管理环节还严重依赖于“个人”,导致管理系统庞大臃肿,对前端消费者的数据不敏感。
2
进程:“机器代人”从局部应用开始
具体到家具企业层面,“机器代人”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小心谨慎地从点到线,一点一点推进。
不同的家具企业,在应用“机器代人”上考量的因素不一:一类家具企业,已经提前储备好了完全实现“机器代人”的技术,但是他们会由于考量优投资性价比,在特定的时间选择合适的“点”进行智能化,即先在部分工序实现“机器代人”,由点到线再到面推进;一类家具企业主要靠引进外部的智能化生产科研设备和技术,在与企业实际应用结合时,会遇到很多个性化问题,“机器代人”的推进速度显得缓慢。
“机器代人”投入大,且需要相当科研实力,以上两类已经在做“智能化”推进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行业头部企业,特别是走在行业前列的定制家具头部品牌,比如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他们的制造工厂在智能化的硬件和软件上不断升级,新的工厂可以说代表当下家具行业较高的智能水准。这是他们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实现更高效益的必由之路。而大部分中小家具工厂,不具备必要的财力、人才,有可能因“产能落后”而落伍。
3
撤掉的岗位与新的招工要求
随着部分生产工序在悄悄“减人”,甚至被撤销,企业的招工要求甚至是人才来源都有了新变化。
家具订单受季节性影响,在订单多的时候,企业大量使用派遣工、临时工,得益于智能化,这些派遣工、临时工可以快速上岗分配到一些流水线岗位进行生产;在一些关键技能岗位,对操作者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能看懂智能化设备数据,这使得家具企业加大了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校招渠道的人员输入在不断加大;对于一些常规职能岗位,有时候因为上线一套系统,就直接予以裁撤。大量减人的同时,还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出错率。
也许,当下企业的员工尚未感受到被替代的风险,家具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负有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社会责任。不过,“机器代人”是必然的趋势,每一个个体可能都要提前自我升级,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来源:第.一家具网,作者:叶岩)
声明:本文由第.一家具网原创并授权九正建材网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