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未来,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将是家居的理想状态,智能家居市场前景巨大。但,当今智能家居市场究竟呈现何种状态?
“伪智能”家电满天飞
在强烈的市场预期引导下,一批顶着“智能家电”名头的产品飞进了寻常百姓家。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用户对于“伪智能”的大量吐槽:“我家的智能扫地机器人频频卡位,其实是‘智障’机器人。”“说是智能语音电视,但只能识别标准普通话的标准指令,带点方言俗语就听不懂了。”
家电智能化在成为未来趋势的同时,也成了营销的噱头。这几乎是一切新兴商用技术在落地前都不得不用的招数。给油烟机加块触摸屏、装个安卓系统,可以用手机客户端开关,便美其名曰智能,售之以高价。
消费者不是傻子,这种虚有其表的“伪智能”不可能打动用户,**终伤害的还是智能家居整个行业的声誉与消费者信心。目前智能家电市场的不温不火、叫好不叫座就是明证。如果抛开噱头式营销不谈,真正的智慧生活离我们还有多远?
智能不是远程控制
目前市面上已经成熟的智能家居模式,其本质是家电遥控器的“多合一”与远程控制。让冰箱、空调、照明、电视机等电器纷纷联网,并把它们的操控统一到智能手机客户端上来,这样,即使出门在外,也能用智能手机操控家里的电器了。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智能家居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是协议标准的混乱,带来用户体验的割裂。根据用户反馈,无论是智能家电还是智能灯泡、智能开关,都需要手机客户端进行控制。如果不小心买了5种不同协议的智能家电,那手机里就要多5款软件。用户表示,如果每一次控制都需要等待登录,还不如直接起身用传统遥控器操作更方便。智能家电若只是能用手机遥控的普通家电,就失去了智能家居本来的意义。
再者,即便购买了同一协议、在同一平台上操作的智能家电,其智能化场景的实现也需要提前人为设置,而不是“机智(机器的智慧)过人”。要想实现每天早上6:30醒来时,灯自动打开、豆浆刚刚煮好、音响开始播放喜爱的音乐,用户必须提前在手机客户端中进行配置,使得各个电器在“触发该场景时执行以下操作”。
这显然离我们想象中的智慧生活还差得太远。这充其量是一劳永逸的自动化,却谈不上是善解人意的智能化。
语音交互引领未来
更新的智能家居模式,应该是建立在语音识别交互之上的智能控制。通过对用户自然语言的精确识别,智能控制器将控制各种电器的运转以及窗帘、灯具和门锁的开关,宛如《钢铁侠》中的智能管家“贾维斯”。
目前亚马逊公司推出的Echo(回声)智能音箱以及谷歌公司的Google Home(谷歌家庭)智能音箱,已初步具有这样的功能,但这两款产品都尚未支持中文语境。目前国内有一些模仿之作,如京东的“叮咚”与阿里的“天猫精灵”,但成熟度与用户体验都不尽如人意。这种尴尬的场面与汉语语言系统的复杂性和机器的语言处理水平有关。
尽管目前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识别率达到95%,但从“识别”到“理解”和“交互”,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随着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中文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平台快速发展,相信不久后的中国市场也会出现真正“听话”的智能家居。
人们都希望未来的家电能够更聪明,更“懂你”。这就要求家电厂商们多一些实用功能,少一些噱头。只有具备先进而扎实的技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智能家居才能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原标题:“机智过人”离我们还有多远?)(来源:ofweek智能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