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LED芯片行业迅速成长 背后的“推力”在哪?

来源: LEDinside 发布日期:2017-05-15 09:41:43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这个是中国LED照明出口的数据,摘自中国海关。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LED照明出口总额成长率仅为2%。作为LED**大的应用领域,照明市场需求在过去几年均有高速的成长,然而进入2016年,成长动能已经显得有点不足,照明产业进入成熟期。

集邦咨询LED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LED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39亿人民币,在经历了2015年-7%的衰退后,2016年芯片行业迎来9%的成长。芯片行业的成长,是否源于下游应用端需求的推动呢?其实并非如此,先来看一组数据。

这个是中国LED照明出口的数据,摘自中国海关。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LED照明出口总额成长率仅为2%。作为LED**大的应用领域,照明市场需求在过去几年均有高速的成长,然而进入2016年,成长动能已经显得有点不足,照明产业进入成熟期。

而背光领域,虽然TV平均尺寸有所增加,但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单位面积所需的LED颗粒数下降,背光产业已经进入衰退期。

要说没有终端市场的推动,也不完全正确。2016年,小间距显示屏市场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对LED芯片市场的需求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小间距显示屏市场规模毕竟还比较小,对芯片行业的推动力有限。

车用照明领域,市场、技术均主要集中于国际厂商手上,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推动力亦不明显。其他植物照明、医疗照明等新兴领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推动中国LED芯片行业成长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下一组数据。

这个图反映的是中国LED芯片市场的供应情况。

中国LED芯片市场主要有三个供应阵营,分别为中国大陆厂商、中国台湾厂商以及国际厂商。由于国际厂商主要以销售LED器件为主,因此国际厂商在中国芯片市场的销售情况,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那中国LED芯片市场就成了中国大陆厂商与中国台湾厂商之间的较量。

数据显示,台湾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呈逐年下滑趋势,2016年市占率仅剩下22%,而中国大陆厂商提升至76%。台湾厂商也基本上剩下晶电一家,其他厂商基本上可以忽略,而晶电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亦日益下滑。

从2010年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陆LED芯片厂商大举扩产,三安、华灿等厂商,不断增加MOCVD。反观中国台湾及国际厂,扩产则比较谨慎,近几年更加,但是中国大陆厂商近年仍然不断扩大产能,而且未来几年也将继续扩大产能。在技术逐渐透明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厂商的竞争力将得到不断的加强。

再来看看中国大陆厂商2016年的情况,LEDinside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厂商的LED芯片产值为1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

可以看出,大陆厂商的产值增长率13%,高于市场规模的增长率9%,因为有部分产品已经销售到了中国台湾以及国际市场。从下图可以看出,LED芯片出口率2016年提升非常明显,以三安光电为首的大陆厂商,逐渐进入中国台湾及日韩等国际市场。

以上的数据均可以说明,大陆LED芯片厂商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在加强,而在中国市场内部,随着行业洗牌的进行,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市场竞争有所缓解,芯片价格稳中回升,企业毛利率提升明显。

数据显示,2016年前**LED芯片厂商市占率已经提升至77%,前三大厂商市占率达到50%。产业集中度将会继续提升,因为未来有扩产计划的,均主要为三安、华灿等大厂,届时规模小的厂商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或者边缘化。

市场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得到缓解,芯片价格有触底迹象,部分芯片价格上涨。且无论芯片价格是否会大举反弹,在技术提升以及规模优势的影响下,芯片价格稳定已经有利于芯片厂商提升盈利能力。

2016年下半年,三安、华灿以及乾照光电的毛利率明显好转,LED芯片价格回暖所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逐渐得到体现,4Q16三个厂商平均的毛利率达到40%,1Q17毛利率同比亦有较大提升,这是LED芯片行业迎来拐点的标志。

综上,推动中国LED芯片行业成长的主要动力,是中国芯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中国芯片产业在经历了严酷的洗牌后,市场竞争的缓和。

竞争力的提升,使得中国芯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市场竞争的缓和,使得2016年LED芯片价格维持稳定,部分芯片价格上涨。

在这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可以看到,虽然下游应用端市场成长动能不足,但是芯片端市场规模依然可以保持成长,虽然应用端价格继续拼杀,但是芯片端价格可以维持稳定。

中国LED芯片行业已经迎来拐点,随着未来1-2年内大厂的继续扩张,产业格局将越来越明朗。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