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从市场角度来预测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非金属矿网 发布日期:2017-05-15 09:40:07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石墨烯堪比材料领域的“互联网”,其与不同材料、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形成具备特殊性能、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新型“材料”,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在未来必将创造可观的市场价值!

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工信部日前向各省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专门发布通知,为了加快推进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拟研究制定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目前已启动组织政策起草的前期调研工作。毫无疑问,该项扶持政策必然促进“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发展!

石墨烯堪比材料领域的“互联网”,其与不同材料、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形成具备特殊性能、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新型“材料”,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在未来必将创造可观的市场价值!

石墨烯市场分类:

全球石墨烯市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氧化石墨烯(GO)、石墨烯纳米片(GNP)和其他。其他类型的石墨烯包括碳化硅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等,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其中,氧化石墨烯在全球市场中份额**高,紧接着是石墨烯纳米片。当然,石墨烯创造巨大市场价值并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市场应用层面。

石墨烯市场预测:

据CGIA预测:2016年,全国石墨烯市场总体规模已突破40亿元,而随着国家不断释放石墨烯政策红利以及市场资本的不断涌入的大环境,2018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占比50%~80%。

据IDTechEx研究公司预测,保守估计全球石墨烯市场产量在2027年将达到每年超过3800吨,从原料层面(不计算石墨烯产品的价值)来预估,石墨烯产值将在2027年增长到3亿多美元,年增长率可从2015年到2020年保持在42.8%左右。

现阶段,由于缺乏所谓能大量吸引目前用户的应用,石墨烯行业的炒作已经开始消退,若石墨烯在许多情况下依然只起到低重量比的添加剂的作用,预计2021年将达到产能过剩的状态,且市场达不到预期值,毕竟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利润增长点肯定不在于原材料!

由于石墨烯的多样性质,其应用市场将被分割为多份,预计十年后年,90%的市值将集中在石墨烯片。而近五年,预计功能性油墨和涂料可以提前进入市场,其市场占比将达到21%。之后石墨烯在新能源和复合材料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保守估计应有着25%和40%的市场占有!

综合全球各大研究机构对石墨烯市场前景和规模的预测分析结果,未来5-10年将是全球石墨烯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各行业对石墨烯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对石墨烯的近期需求主要来自复合材料和涂层,集中在汽车、塑料、涂层、建筑、金属电池、航空以及能源和储能领域。对石墨烯的中长期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子和光电领域及储能领域。随着石墨烯行业的深入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综述:

要达到以上的预测结果,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利润增长点肯定不在原材料,而在应用终端,以及怎么把石墨烯材料应用到其它技术中。在可预见的将来,单纯依靠石墨烯材料不大可能盈利,这从石墨烯整个行业的上市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就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2015和2016年,石墨烯产业新闻不断,业界见证了大量的投资和收购活动,但石墨烯市场销售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利润低于预期,这使业界更为理性的分析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可见石墨烯离真正市场成熟期还有一个过程。

推荐阅读

更多>>

  • 从市场角度来预测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石墨烯堪比材料领域的“互联网”,其与不同材料、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形成具备特殊性能、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新型“材料”,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具备广阔的.. [详细]

    2017-05-15 09:40:07
    查看数 1224
  • 中国石墨烯产业方兴未艾背后暗藏隐忧

    石墨烯玻璃、石墨烯护腕、发热膜……“神奇材料”石墨烯正从实验室走进百姓生活。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2016石墨烯产业·技术高峰论坛”上,一些专家和企业家认.. [详细]

    2016-08-24 09:22:28 石墨烯
    查看数 1190
  • 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纳米级新材料,具有透光性好、导热系数高、电阻率低、电子迁移率高、高机械强度特点,能在诸多应用领域取代原有材料发挥高效性能(如)因而已经取代.. [详细]

    2016-05-18 14:21:37 石墨烯
    查看数 1320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