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至2017年初,红木原料价格涨幅远高于往年,也远高于红木家具成品,加剧了原料和成品间的价格倒挂,引发行业震动。这样的异常涨势,果真如盛传的是“限交易令”和“限超令”所致?业内人士表示,价格倒挂恰恰反映了原料市场的过热和消费市场的冷静。与2013年的疯狂相比,不少深耕行业多年的商家不愿再追逐这波涨价潮,真正暗怀鬼胎的是试图炒作的游资
现象:原料涨幅远超成品
据广西红木行业业内人士统计,自2016年底至2017年初,大果紫檀红木成品涨幅为20%~25%,原料涨幅为100%;交趾黄檀红木成品涨幅为15%,原料涨幅为45%~65%。原料和成品间的价格倒挂加剧,引发行业震动。
一边是原材料暴涨,另一边却是低迷的终端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3月27日下午,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南宁市安吉路某红木家具建材城,看到买家寥寥,某高端红木品牌已经出让了一部分店面做便利店。据店长介绍,由于红木消费市场低迷,他们一年前就已经转型做其他行业。
建材城内,另一家品牌红木家具自揭行业困境,表示“红木家具行业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并据此推出“爆款”,原本折后尚需11万元的大果紫檀红木家具数件套,目前只需要8.8万元。
该品牌的主管对记者表示,从2017年5月起,缅甸将限制出口大果紫檀,目前市场的原料价格已经增长了50%以上。“我们的家具今后也会涨价,但涨不了那么多”。
探因:暴涨当中有水分
红木原料价格此番暴涨,果真如盛传的是“限出口令”和“治超令”所致?价格倒挂是畸变,还是有其市场规律?
据报道,2016年9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届缔约国大会宣布,黄檀属、大巴花和刺猬紫檀限制出口。同时,中国也实行了“史上**严”治超,例如一个从缅甸至广西的陆运货柜,原本可偷载35吨红木,目前只能载30吨。
丁先生是广西某**红木品牌的创始人,他表示,涨价是红木行业的常态,一般年底到年初都会涨一些。估计到了今年下半年,厂家的原料需求饱和,价格应该会有一些回落。相比之下,今年年初的暴涨,一部分源于“限出口令”和“治超令”,但当中还是有炒作因素。
据了解,目前行业内原材料的库存充足,加上终端市场低迷,不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一名本土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像广西一红木商家,2013年囤了1000多吨大果紫檀和交趾黄檀,2014年后行情不好,他就转行做农业去了,库存都没有消化掉”。据行业内估计,国内交趾黄檀库存量约60万立方米,消化掉需6年;国内大果紫檀库存量约100万立方米,消化掉需8~10年。
广西红木家具协会秘书长李春贵说:“一方面,原料价格水分大,库存尚充足;另一方面,成品家具的价格受到购买力的制约,也不会马上就涨。价格倒挂加剧恰恰反映了原料市场的过热和消费市场的冷静,往后应该会慢慢趋向合理。”
提醒:投机者需警醒
就红木市场而言,“2013年大涨,2014~2016年大落”的行情会不会重演?疯狂囤货是否真的有利可图?
对于李春贵来说,2013年上演的“疯狂的红木”仍历历在目:“2013年,限制交易的国际公约生效,原料价格暴涨,一时间,热钱都涌向红木行业,大家都在疯狂地囤货。2014~2016年,行情急转直下,本土的红木企业抵不住压力,消失了三分之一。”
据了解,广西有商家在此番暴涨前数月,花了近2000万元囤了大批限制出口的珍稀木种。该木种价格从2016年8月的1.5万元/吨,涨到目前的2万元/吨。有人担心,2013年的疯狂行情将再次上演。
“经过2013年洗礼后,存活下来的红木企业深耕行业多年,在转型和求生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保守。”李春贵表示,就他对行业的了解来看,疯狂行情再次上演的可能性不大。
2017年开年,李春贵走访了本土红木商家,大家也在讨论原料上涨的问题。很多人表示,只会根据订单量来生产,不会一涨价就囤货。上文提到的丁先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缩减红木家具的产能,转做其他实木成品家具以及整装定制,重心已经偏离红木,也不会做过多投入。
李春贵提醒:“**应该警醒的是那些投机者。游资利用社交平台、自媒体,大肆渲染‘限出口令’‘涨价’,将价格炒高。但是,价格上去了却找不到卖家,这就是所谓的‘有价无市’,这些投机者很快会受到贷款利息、资金周转等压力的影响,低价抛售,甚至血本无归,受伤的反而是自己。”
(来源: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