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1627年),年号为“天启”,明朝第15代皇帝,史称“明熹宗”。他善于制作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器具,并且在建筑上也颇有成就。朱由校一生好木工营造,又多巧思,制作折叠床、水傀儡戏台等诸物,往往有新意。持以饷士大夫,无不赞赏者,是帝王里少见的家具大咖。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公元1911年清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里,共产生了331位皇帝。明代的皇帝们一共17位,都很有个性。有要饭当和尚出身的开国者太祖;有为了争夺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辈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开酒楼卖猪肉自封大将军的武宗,当然,还有本文的主人公——擅长木匠手艺的熹宗朱由校。
历史上,大多数统治者都有业余爱好。好刀锯斧凿、丹青揉漆的皇帝,当属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上朝不勤,但干起木匠活儿来决不含糊。他的工艺相当高超,甚至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式样,令许多工匠望尘莫及,后人也称他为史上**的“木匠皇帝”。尽管仅活到23岁,但由于他的创新意识,对明代的家具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耳濡目染
明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准许工匠以银代役,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隆庆初年,明政权开放“海禁”,对外贸易频繁,使得从业人数大大增加,手工业者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紫禁城又常年进行宫殿修缮,宫内设有多处木工作坊,并且聚集一大批南方能工巧匠。比如,以“蒯鲁班”为首的香山帮工匠主要负责修缮宫殿。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诏令兴修北京宫室,蒯祥应征北上,此后留北六十余年,营建紫禁城,香山帮工匠群体也越来越壮大。
另有御用监、司礼监御前作、内官监油漆作以及司设监、光禄寺和专做剔红漆器的果园厂等,则负责宫廷的家具器物制造。特别是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奢侈无度,在打造器物玩好方面尤其出手阔绰。据《工部厂库须知》记载:“万历十二年(1584年),御前传出红壳面揭帖一本,传造龙凤拔步床、一字床、四柱帐架床、梳背坐床各十张,地平、御踏等俱全。合用物件除会有鹰平木一千三百根外,其召买六项计银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六两,工匠银六百七十五两五钱。”太监《酌中志》记载:“凡御前所用围屏、摆设、器具,皆取办焉,有佛作等作。凡御前安设硬木床、桌、柜、阁及象牙、花梨、白檀、紫檀、乌木、鸡翅木、双陆、棋子、骨牌、梳栊、螺钿、填漆、雕漆、盘匣、扇柄等件,皆造办之。”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万历时文人士大夫起居器用,均用细木造之,屠隆《考槃馀事》、文震亨《长物志》、戈汕《蝶几谱》等等,记述详细,兼及家具使用、鉴赏。更有匠师将《鲁班营造正式》增编成《鲁班经匠家镜》,足见当时的社会风尚。
朱由校出生于万历三十三年,是明万历帝的皇孙,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生母是王选侍,生下他后不久便遇害。朱常洛还位居东宫时,羸弱昏庸,在险恶的宫庭斗争中几不自保,于是常寄情酒色以避世。万历时期“国本之争”,皇子教育全面萎缩。因而,朱由校年幼时,就不被重视,也没有及时得到学业教育,导致他常常和宫女、太监在宫里四处游荡。有时候会逛到宫里的木工作坊,耳濡目染之中,便无师自通。
加上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影响,朱由校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倾向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
爱好成癖
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一月即崩,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16岁的朱由校正式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启”,成为明朝第15代皇帝,史称“明熹宗”。
“天启”是明代**为浊乱的时期。历经“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后,朱由校不得不重用“东林党”,如左光斗、杨涟等人。由于对东林党人有诸多的不满,故又十分宠信魏忠贤。魏忠贤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地位直线上升,并与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结盟,权倾朝野。
朱由校把宦官专权推到了明代历史的高潮,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只能任他们相互牵制。事实上,我们从《明熹宗实录》中可以看出,他也并非昏庸无能,如发内帑给边军的记载也是比比皆是。对他而言,只要没有伤害到自己的利益,就宁愿沉浸于宫廷玩乐之中。
朱由校在位七年,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木匠活的痴迷,把审美当作是一种心灵的畅适,寝宫堆满了种种材料,以及锛、凿、斧、锯、刨等工具。从配料到上漆,他都亲自操作,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每制成一器后,先是欣喜,后又不满意,弃之,再做,乐此不疲。从宫殿建筑到木器制作,无所不精,无所不能。其技巧娴熟,令许多工匠望尘莫及。
明代《先拨志始》就如是记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或是,“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朱由校干起木匠活来,根本不愿处理军政大事,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描述: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御用监、内官监办用……朝夕营造,成而喜,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快圣意片时之适。当其斤斫刀削,解服磐礴,非素昵近者不得窥视,或有紧切本章,体乾等奏文书,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
可以看出,朱由校爱好宫屋器用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甚至影响到身边的宫女、太监。不仅如此,内臣更奢侈争胜。其桌、椅、床、柜,以至日用盘盒器具,皆不惮工费,务求美丽。
木工器作
朱由校所制作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器具,其形制十分精巧,尤在雕刻上见工夫,作品施以五彩,精致妙丽,出人意表。《崇祯宫词注》透露,明熹宗“手制器物,极精巧。”因史料不全,现今仍被世人广为流传的器具,屈指可数。
小木像,男女不一,俱有神态,惟妙惟肖。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
朱漆拖床,仅容一人,上有一顶棚,周围用红色的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可坐在拖床上,前引后推,滑行速度飞快,瞬息之间便可往返数里。
十座护灯小屏,上面雕刻《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曾有太监拿到市场出售,竟然大受欢迎,得钱一万,使得朱由校龙心大悦。《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折叠行军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这件行军床是朱由校用一年多的工夫设计而成的,改变用料费,而又笨重的缺点。在工艺上有自己创制的格式,而且为后人所遵守。
朱由校对木工的爱好完全出于本能,常常就近取材,制作许多精美的器物,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正应了明崇祯朱由检的那句话,“亦一时精神之所寄也”。
造景修殿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造园的高潮,朱由校醉心于“园中造景”,寻求自己的“栖息之所”。《寄园寄所寄》有言:“明熹宗天性极巧,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由于常年深居紫禁城内,他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制作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高不过三四尺,尺寸之间,“栋梁楹槛,宛转皆具”,身边的宫女太监叹为观止。又造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台林馆悉具,灯屏、香几,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
《明宫词》有相关记载,因喜踢球,朱由校亲自设计修建了五所“蹴圆堂”,也就是可放在室外的小型木制建筑,为内廷嫔妃们观赏游乐之用。并且在蹴圆堂中设计了“水戏”,类似后来清代圆明园的“大水法”。在盛水的铜缸或是木桶上,凿孔安装机巧,控制启闭,让水涌泄如喷珠,或飞流如瀑布,或散若飞雪,**后亭亭直上如玉柱,借水力冲击圆木球,使之浮在水尖上,随着水的喷吐而跳跃不已。后人曾作《宫词》有言:“蹴圆堂接蹴圆亭,水戏翻新幻异形。瀑布喷珠球上下,随机婉转散流星。”除此,还有“水傀儡戏台”,在方木池上用大木头凿订,长宽各一丈,上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诸如此类,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朋纱囤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拽动。在屏幕的后面,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
朱由校对建筑之事,积岁不倦。于天启五年亲自规划大殿的重修工作,于天启六年九月建成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原来,万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紫禁城的后两宫和前三殿再次被烧毁。万历三十二年,只修复了后二宫即乾清宫和坤宁宫。前三殿因木材缺乏,停止修复。天启五年八月,通惠河工部郎陆滔园在天津至海岸沿途的芦苇中发现历朝剩下的楠木一千余根。由于朱由校精通漆木技艺,闻讯后亲自规划大殿的重修工作。
《酌中志》评,“肯堂肯构”,可见重修后的三大殿,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宏伟。而这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