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普通的铅笔在一张白纸上划过,你会想到什么呢?
很早之前,人们就发现这种由石墨粉形成的划痕中包含着指数级别的微观世界,一道看似无足轻重的铅笔划痕实际上是由多达30000层的单层碳原子层叠加而成。而这些被观察到由碳原子形成六角结构相互勾连的碳原子层,如果形成材料,理论上具备人类现有材料中相当罕见的超强导热、导电,及超高机械强度的优良性能。这种材料,就是石墨烯。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发现,如果用特殊的胶带在石墨上粘贴,再用特定的物理方法使得石墨层间不断分离,**终就会得到由一层碳原子六角勾连结构形成的石墨烯。这是人类首次使用实验方法分离出石墨烯,也打破了科学界关于非**零度下不可能获取二维结构材料的预言。两位科学家也因此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材料示意图
此后,科学及资本界对石墨烯的热度日渐升温。华为科技的掌门人任正非就曾公开表态:“石墨烯将颠覆硅时代”——后者是现有计算机科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理论上,如果使用石墨烯替代硅晶体管作为基础材料,现有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会跃升几个数量级。
毫无疑问,仅这一项,就能够让计算机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而计算机的提速势必带动社会的变革。而这一切不过是利用了石墨烯材料所表现出的其中一个特性。
理论的美好毕竟不能改变现实的贫乏。
过去十年,科学界费尽心机找寻能够大规模量产石墨烯材料的工业制法,而且新的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也在缓慢获得突破,但由于现有技术的种种限制,大规模工业量产石墨烯被认为短期内不可行。
除了制备石墨烯的技术限制,如何在现有技术上发展新的科技,实现对石墨烯的深层次开发,也是摆在业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石墨烯要掀起一场材料革命,短期技术储备也至少在未来的5-10年。”被认为是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的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科技处处长,深圳市首任石墨烯协会名誉会长,现任深圳市稀旺科技创始人冯冠平认为,仅就目前对石墨烯研究取得的成果而言,要充分利用石墨烯,甚至达到“材料革命”的程度,科学界前路坎坷且漫长。
目前,世界上对石墨烯材料开发已有一定基础的国家除了英国,还有美国、韩国和中国。而由于资本充裕且活跃度大,我国从科学到资本、从官方到民间对石墨烯的热衷居高不下。
2015年10月份,国家主席**访问英国,其间参观了曼彻斯特大学的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该大学正是两位因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所在的高校。
这更刺激了资本在我国对石墨烯产业的向往。据了解,仅仅的过去的2015年,我国在石墨烯产业的资本规模就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但资本热像,不过是各方资本从中运作,企图攫取社会财富的方式。今年7月份,深圳市就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市场警惕包括石墨烯、VR等在内的概念股的热炒,这无疑为石墨烯概念的过热打了一剂降温药。果不其然,随后石墨烯板块持续回落。
“现在利用石墨烯,只能在民用领域好好打基础。”冯冠平认为,真正能够开发利用石墨烯的时代并未完全到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民用方面对技术停滞束手无策。
这要归功于神奇的“摩尔定律”。从首次人工分离出石墨烯至今已经过去十二年,虽然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方法并未得到革命性的突破,但工业生产石墨烯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这就为民间实业利用石墨烯以实际应用提供了契机。
“利用石墨烯材料的优良导热性能,已经实现了利用石墨烯材料制造健康护具、可穿戴设备及家用供暖设备。”从可保健的腰带、护具,到能够发热的衣服贴片,再到可调节室内温度的壁画型散热片,冯冠平带领着他的的稀旺科技,正在将抽象的石墨烯前景变成一件件具体、直观的工业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产品都已经获得专利且在市场上销售。
“石墨烯产业是一场豪赌。”冯冠平认为,未来中国石墨烯产业的资本规模将会达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前景巨大。但机会的存在同样吸引着资本的横行,资本质量参差不齐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现在就是要防止有些公司对这个概念的恶意热炒”,冯冠平称,目前能做出产品来才是对石墨烯未来**好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