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我国从来不缺好的商品、艺术品和手艺人,可为何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国际上却总是上不得台面?这是因为我国制造企业背离了“初心”,丢掉了 “工匠精神”。难道是因为“快”时代下,精雕细琢跟不上时代步伐?不是的,对自己的产品追求**与极致恰恰是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所缺失的珍馐,对于地板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工匠精神在于守住初心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秉持工匠精神之人,修齐治平的儒生精英,谋划出经国济世的社会大略,波澜不惊的技术工匠,打造出精雕细琢的日常生活。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大的匠心之国、匠人之国,中国的园林、丝绸、瓷器等都曾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的宠儿。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传承,它的本质就是精致精细,执着专一,追求的是从精致到**。“工匠精神”是一种把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信仰的追求,但它并不局限于制造领域或手艺行当,而关键在“精神”二字,在于守住初心。可是,纵观地板行业,始终不忘初心的企业又有几家?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有人说,工匠精神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是个有追求的企业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技术,要求每一件产品都要精益求精。可你却贷不到款或者产品刚上架立即被仿冒;或者你一年下来辛苦奔波、费尽心力,收益却还不如邻家的阿婆卖一套房子赚得多……这时,你还能守住初心吗? 甚至有人说,大规模生产化工业化的时代,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利润低,所以没有精力把质量做好,地板企业不需要“工匠精神”,这是完全错误的。当前,地板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这样的时代,粗放、粗糙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会成为过去,追求品质的时代即将来临,这样的时代必将呼唤“工匠精神”。
不能用精神掩盖制度缺失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感化和形象宣传方面,不能用 “工匠精神” 的浪漫,掩盖 “工匠制度” 的缺失。德国和日本的产品质量为全世界所称道,与其说他们有“工匠精神”,倒不如说是他们有保证工匠精神的一整套制度。建立不起工匠制度,就不可能有工匠精神。以德国为例,高中毕业之后,两年学校学习,两年工厂实习,用四年的时间把他培养成一个技工,然后从初级技工到高级技工再到熟练技工等等一路往上,薪水随之水涨船高,鼓励在职研究创新。欧洲对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态度是高福利低风险,让他们能够静下心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研究。正如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所说:“我认为工艺之美,**终还是秩序之美。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有工艺之美的存在……对工艺的救助就是对社会的救助。”
只有当工匠精神成为一种习惯,地板行业才会真正进步。如今,工业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而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初心、坚守“工匠精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