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上,业内就钛白粉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做了相关解读,并规划该行业前十企业产能集中度较“十二五”末提高20%,行业平均综合能耗较“十二五”末降低20%,氯化法和先进清洁生产的硫酸法工艺并举,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国内开发与“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合理开发与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力争促进行业发展。
3月24日,2016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在山东德州召开。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国钛白粉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渊德在会上解读了钛白粉行业“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我国钛白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行业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钛白粉行业“十三五”规划是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和中国钛白粉行业协会共同起草编制,是未来五年我国钛白粉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杨渊德在解读规划时提出,产业布局方面,鼓励钛白粉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互补加快钛白粉行业整合步伐,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企业单体规模、产业集中度。重点培育年产能30万吨以上清洁生产硫酸法企业2~3家;年产能10万吨以上氯化法企业2~3家,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重点培育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为中国成为钛白粉制造强国打下基础。使行业前10名企业产能集中度较“十二五”末提高20%,即由58.77%提高至 80%。
产量方面,钛白粉行业受下游行业需求影响,加之产能相对过剩,预计未来5年钛白粉产量增幅将缩减。根据中国涂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预测,涂料产量在未来五年将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估推钛白粉产量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在4%~5%。据此预估,钛白粉产量将由2014年的246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300万~330万吨。2015年329.6万吨的产能基本满足要求。
结构调整方面,鼓励优先发展氯化法、先进清洁生产的硫酸法工艺并举的路线,其中硫酸法钛白粉优化存量、控制增量;大力发展氯化法钛白粉,优化富钛料的供应。氯化法发展单线产能3万吨/年及以上、并以二氧化钛含量不小于90%的富钛料(人造金红石、天然金红石、高钛渣)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创新硫酸法工艺,实现清洁生产,限制新建硫酸法生产装置;淘汰单线年产能小于2万吨、环保无法达标的硫酸法生产装置。
在行业重点工作方面,杨渊德指出,将推动产学研结合,在行业内建设4~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有计划承担行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课题,积极研发和推广副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优化废气(酸解、煅烧)治理技术,优化废气处理装置,主要是二氧化硫的吸收和粉尘的回收装置,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较“十二五”末降低20%;利用先进的膜过滤技术,将废水经过特殊膜过滤后进行回用,从而达到减少废水排放、节水省水的目的,使平均吨产品水耗较“十二五”末降低 20%;钛资源回收率由当前的14%~15%提升至20%以上,钛铁矿钛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高钛渣冶炼钛回收率达到93%以上,海绵钛生产钛回收率达到90%;行业平均综合能耗较“十二五”末降低20%;充分利用副产物,硫酸亚铁利用率100%,石膏利用率达80%以上。
杨渊德表示,未来五年,钛白粉行业将响应国家号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的钛白粉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资源、环保、市场等要素的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涂料、油墨、造纸、塑料型材等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行业的生产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钛白粉行业将推行“三去一降一补”,处置“僵尸企业”。发展“三新”产业,即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他鼓励钛白粉企业有效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市场拓展,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实现在线交易与传统销售的良性互补。
他强调,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满足高端领域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合理开发与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钛白粉原材料开发要与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同步,切实做好资源封闭保护和战略储备;钛白粉生产注重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实现产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钛白粉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国内开发与“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发利用海外资。
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厂点多、规模小,非理性扩张仍在继续。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钛白粉生产企业65家,占世界总数的70%以上,平均年产能为5.6万吨。65家企业中年产能小于3万吨的企业有15家,占总企业数的26.8%。
二是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创新能力不强。2014年,全球钛白总产量达569.2万吨,其中金红石型为449.7万吨,占钛白总产量的 79%。2014年我国钛白粉总产量为246.6万吨,其中金红石产品175.7万吨,占比为71.2%,低于国际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金红石型产品中低端通用型产品产量过剩,导致相互打压价格,2015年金红石型钛白粉价格降至9000元/吨,至今仍低迷。钛白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至今没有引领全球钛白粉产业的**企业;高质量的钛白粉仍需进口。
三是产业结构不协调。我国钛白粉行业仍以硫酸法生产工艺为主,氯化法生产工艺占比低。硫酸法厂家数与产能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4.6%与 95.3%。近年来,行业内开始推行清洁生产的联产硫酸法工艺,由于缺乏有力的经济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推动和约束,未得到真正落实,以规模获利的发展思维还在膨胀。我国钛资源不适合氯化法生产工艺中沸腾量化的需求,靠引进优质富钛料限制了我国氯化法钛白粉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氯化法生产企业仅有4 家,产能仅26万吨,占总产能的7.38%,且装置尚未达产。
四是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开采仍存在一矿多采、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现象。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仅47%。钛资源回收率不足15%,甚至还有将宝贵的钒钛铁精矿作为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的现象。钛铁矿提钛水平较低,共伴生稀有金属未实现规模化回收。深度加工不足,未形成集聚优势。
攀西、承德及滇中等钒钛资源优势(1951.976,62.32,3.30%)地区钛精矿产量占全国的95%,但深加工产品钛白粉、海绵钛的产量仅占全国的17%和3%。上海、山东、陕西、贵州、河南等钒钛资源深加工地资源保障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