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陶瓷生产基地之一的江西又传来企业倒闭的消息。当地宜丰县良岗工业园内的江西瑞明陶瓷有限公司因拖欠员工工资发生围堵讨薪事件,目前该厂已停产并进行资产清算。
陶企倒闭已不是新鲜事。今年以来珠三角共有12家**陶企倒闭,不**的小型陶企更是不计其数。不断刷新历史的“倒闭潮”,在上游房地产行业下行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刺眼。然而,陶瓷企业产能过剩引发行业洗牌还未到达终点。
据全国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陶瓷生产企业1452家,国内陶瓷生产线已达到3600余条,总产能140亿平方米。“未来五年,陶瓷行业削减产能将达三分之一之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保守估计。
这意味着,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陶企倒闭。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即将袭来的行业大洗牌,也将倒逼陶企们走上转型之路。
陷入“魔咒”
2015年的陶瓷企业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倒闭怪圈,而这又是谁设下的“诅咒”?
今年10月份,作为我国**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处于珠三角腹地的广东佛山市成为今年以来陶企倒闭的“重灾区”。先是豪邦陶瓷破产倒闭,后又传出英发陶瓷巨债缠身。
不仅如此,国内陶瓷重镇之地广东清远、肇庆等地以及江西泛高安产区也频频传来“噩耗”,如清远的新陶星陶瓷老板跑路等。2014年下半年至今,江西新高峰、欧尔玛、中瑞以及瑞明等5家抛光砖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产倒闭,抑或被收购。
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使陶企众多的广东成为这场倒闭潮“重灾区”。因为,陶企的倒闭并非始于2015年,早在前几年的陶瓷销售终端便露出端倪。
据悉,3年前全球**大的建材超市家得宝便已经关闭了在华所有的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2013年时,曾为国内**大的本土品牌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也被曝出欠款2亿元,企业崩盘。
业内人士表示,陶企曾是建材领域“捡钱”的宠儿,近几年的衰退着实令业界感叹。如今的表现与其在过往两大经济危机中彰显的顽强生命力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陶瓷行业营收并未下滑,反而增长。追溯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我国陶瓷行业也只是打了个“喷嚏”,业绩下滑程度甚小。
究其原因,是得益于内销加出口两条腿齐步走:一是20世纪末以来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较快,需求旺盛;二是21世纪初我国陶瓷出口到众多新兴发展中国家。
但好景不长,陶瓷行业在金融危机漩涡中业绩不减反增的第二年9月份,中国出台了四万亿救市政策,这给各行各业打了一剂“鸡血”,为陶瓷行业带来提前的繁荣,但也为包括其在内的水泥、玻璃等基础建材行业埋下产能过剩的伏笔。
库存高企
对于陶瓷行业来说,在陶瓷企业集中倒闭的档口,40%的过剩产能依旧引人注目。所以,未来五年去产能化将是行业大手笔整治的焦点。
陶瓷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陶瓷生产企业1452家,同比2011年的1364家增加88家,增长6.45%。
相比2009年高歌猛进留下的后遗症,房地产行业的疲软在今年对陶瓷企业的冲击更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增长2.0%,成为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经历的**差投资数据。
投资指数下降,源于商品房前期库存基数较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持续大幅下降也是原因之一,今年以来,土地购置面积各月累计同比降幅均在32%左右。
房企高库存的压力传导到与建筑息息相关的陶瓷行业。销售市场的萎缩也将导致陶企的高库存。业内人士透露,“不少高安陶企表示今年年底停窑会比去年提前,尤其是春节期间不会像往年那样不停产,因为库存压力确实太大,一些日产能在4万平方米左右的企业其平均库存量在5000万元左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各大产区均会提前停窑,佛山大部分企业在12月底前基本会全停,北方产区在下雪天气之后也开始陆续停窑。
上述业内人士一语道破行业生存现状:“由于很多中小型陶企盲目生产导致库存高企,资金链也自然容易断裂,倒闭一触即发。”
“房地产行业不景气,陶瓷业作为下游产业势必受到影响,不过那些倒闭的企业并不在协会统计名单中”,缪斌如是分析:“企业没有不困难的时候,只有不努力的时候。将自身倒闭完全归咎于大环境是不负责任的。据我了解,很多陶瓷企业在恶劣的环境下,依旧实现利润持平,有的甚至实现了20%的增长。所以说,创新和思变至关重要。”
“补课”在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重压”之下的陶企在产品升级和转型上加快了步伐。尤其是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不再寻求产能规模化发展,而开始重视品牌、渠道的深度发展。
11月23日,陶瓷上市企业东鹏控股(03386.HK)发布公告称,拟与靓家居进行战略合作,利用靓家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业务模式,完善现有的线上至线下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协同效应的合作将促使本集团建立稳健的商业平台以把握其他业务机会。此外,10月11日晚间其还发公告称,2000万元入股家装e站,意图布局O2O.
企业谋变转型迫在眉睫,但扎实的基本功也至关重要。近年,陶瓷企业爆出的质量问题,同样成为企业在困境中艰难求生的桎梏。
据悉,作为我国**早从事陶瓷卫浴生产的惠达,较早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但在2014年和2015年三次被拉入质量黑名单。就连已经上市的东鹏也曾出现在2014年的质检不合格名单中。
“中国企业确实需要向国外企业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术,还要学习严谨的精神”,一位曾是北京**建筑配套生产企业的北京陶瓷厂退休员工,在回忆北陶倒闭的过程中说:“那时,我们生产的陶瓷产品如果有个缺口,就降价卖掉,既不赚钱也没口碑,而人家前来合资的国外企业,遇到这种情况时,宁可砸碎也不会让其流入市场。”
一直以来,我国陶企仍旧没有形成强烈的品牌意识。国外企业对质量的管控值得借鉴,背后则是长期形成的经营理念,一种无法复制的企业生存之道。“国外对产品的创新、管理模式以及经营理念的严格把控是目前我国企业无法企及的。”缪斌强调。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频频倒闭的现状,国内上千家陶企不仅仅是“一窝蜂”去转型,内功“补课”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