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利好政策,楼市回温对于瓷砖上游房地产企稳步回升,然而影响房价的三大要素——货币周期、经济周期和人口周期等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总体而言,瓷砖行业的发展困境并未发生改变,“不景气”的局面让众多瓷砖企业绞尽脑汁以求得新商机,殊不知,对于如今的瓷砖企业而言,竞争着重点已不再优势,而是沉得住气稳步前行,减少犯错的几率方能留得青山在,待他日重新翻盘。
**坏的一天还没到来
国内制造业的危机不断蔓延,瓷砖市场也不例外。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瓷砖产品价格也不断走低。小卖砖的不如小卖葱的。如果说经销商以前卖箱瓷砖的利润还能买斤肉的话,现在顶多也就买棵葱。面对利润不断缩水的危局,如何提升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大程度地吸引消费者,倒逼厂商在营销上下功夫。如果不确定经营品牌持续的发展力,不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只会生存得更加艰难或者衰退得更加迅速。自2014年以来,瓷砖行业的“优胜劣汰”已逐渐进入关键的深水区!
瓷砖企业站直了,别趴下
眼下,各种媒体充斥着大众创新、大众创业,企业创新和企业二次创业的声音。然而,“建品牌是大企业的事,我们先做好产品再说”,与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瓷砖企业相比,打造自有品牌对中小瓷砖企业来说似乎很遥远。近年来,很多瓷砖企业逐渐开始意识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必要性,也意识到品牌对于产品销量和利润的重要作用,但每当面对捉襟见肘的资金和泛滥市场的同质化产品,似乎除了降低产品价格参与竞争,再也无计可施,以至于无法适从。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周期里,利润的降低,不仅意味着效益的缩水,还面临随时可能被淘汰的严峻局面和生存问题。那么问题来了,瓷砖企业如何规避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呢?依我看,**要做好持久战的一切准备,其次要解决瓷砖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隐患:
1、酒香不怕巷子深,减少过度促销
曾有一**大型建材商场,瓷砖产品过完“打折节”过“促销周”,再过“降价会”等。商场内初见车水马龙、欣欣向荣,但在消费者习以为常而致观望后,就立马门可罗雀。过度促销是产品同质化的结果,商家着力点更应在树立品牌口碑,加强自己在市场的经营特色、号召力和持续影响力。有句话说的好:我若盛开,清风爱来不来。
2、团队管理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毋庸置疑,人是**生产力。很多瓷砖企业或经销团队在评定人才时,往往重业绩而轻创造业绩的过程,进而采取单纯的“任务提成”工资模式,忽略了培养营销人员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了解。培训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用人观念,真正为自己的员工创造价值,培育与时俱进的正确价值观,而不是走过场、背背书而已。
3、重产品价格,更要重产品价值
很多时候,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一些瓷砖厂商不惜以“一降再降”的代价来参与市场低价竞争,误导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趋向。行业不规范是一方面,但长期用“价格战”的办法来经营企业,必将走向消亡。产品价格不能维持下去,因为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因而消费也就不能持续下去。要做到“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相对来得更靠谱。
4、提升企业形象,还要产品形象
市场什么产品畅销就模仿什么,而在产品研发、渠道推广的投入却是九牛一毛,这种观念怎么能提升企业形象?很多消费者的印象中,**多只听说某某公司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但对其产品却知之甚少。企业品牌形象突出固然重要,但市场份额的争夺却更依赖于产品形象(包括售后服务的跟进)。毕竟消费者**终购买的是产品,而不是一家厂商的名字。产品形象一旦毁掉,再好的品牌形象也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综上所述,市场对未来的预期是混沌的,混沌意味着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和过程的可推导性。瓷砖市场的阵痛期或许才刚刚开始,现在竞争不是比谁的优势大,而是比谁犯的错更少。抗折腾、干扰**有效的途径,就是强化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了解上面提到的各种隐患,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建议企业和商家放下架子,有效地整合好现有资源,以小博大、细处求生。既然害怕市场“不景气”,就不要轻慢每个细微之处,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作死就不会死”,别人的破产也好,倒闭也罢,并非一日之寒。只要你自身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那么,该属于你的蛋糕,谁也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