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直击人造板、地板市场现状”大型公益调查活动在国家林业局启动,这场以“扶优除劣”为目标的公益调查行动,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与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将以调查与暗访结合的方式,直击国内木制品行业甲醛监测缺位、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等五大痼疾。这标志着木制品行业不规范乱象有望得到遏止。
事件:
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活动启动
以枝叶、竹材、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材料,人造板、木地板等木制品因对木材资源的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等优势而应用广泛。然而,在造福社会的同时,频频曝出的毒地板、豆腐渣门事件让消费者在选择木制品时有所疑虑。9月20日,一场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调查活动的启动,宣告了木制品行业将开始深度整治。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这场名为“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直击人造板、地板市场现状”的大型公益调查活动,将采用公开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人造板、地板等木制品销售批发市场、生产企业进行调查、采访,**终形成《中国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人造板、木地板)调查报告》,并在第二届世界人造板大会上发布,同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
“扶优除劣”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目标。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表示,此次活动的调查结果将作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信用和信得过企业认定和推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等重点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调查结果编撰的红黑名单榜,则将给人造板、木地板企业敲响警钟。“将一些不良企业、产品曝光,**大可能地减少伪劣假冒人造板、木地板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石峰如是阐述此次调查活动的意义所在。
困境:
木制品行业暴露五大痼疾
相比其他家居用品,以人造板、木地板为主角的木制品行业可谓丑闻连连。9月上旬,上海和成都质监部门公布的两份地板行业调查结果均提示出这个行业的品质乱象。在上海市公布的《2015年上海市实木复合地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中显示,汉斯、久象等19批次地板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38%。9月6日成都市工商局公布的该市2015年二季度流通领域建材类商品公告中,11个批次样品不合格,而今年3月初由中国代工产品引发的美国加州“毒地板门”事件,更是将人造板、木地板行业问题推向了国际高度。
在此次质量监督万里行**阶段调查中,调查团队通过对6省市、17家重点人造板(木地板)批发市场、20家人造板生产销售企业和部分采购商、消费者进行调查和暗访,总结出五大行业痼疾:一是环保指标不过关,产品甲醛释放量超标;二是质量检测报告不规范,质检报告与产品不符甚至无质检报告;三是消费观念误区助长了低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四是市场监管衔接不畅;五是存在交叉失位现象,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曝出的五大问题中,环保指标不过关、产品甲醛释放量超标和质检报告与产品不符甚至无质检报告等问题与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作为消费环节的终端,很多时候是在不自觉、不自愿的情况下买到的劣质产品。”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德志表示,在终端消费市场上,质检报告张冠李戴,产品质量以次充好,品牌标志随意乱贴,部分企业甚至打着“零甲醛”的幌子兜售甲醛超标产品,均让消费者无从辨别优劣。“并不是说买贵的产品就可以规避质量问题,花高价购买到的却是劣质产品,更是一种悲哀。”
前瞻:
加强监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14年我国人造板产量达2.74亿立方米,消费量达2.49亿立方米,产值达52566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占世界人造板材总产量的60%,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出口额均居世界首位。这些以亿计量的数据勾勒的人造板材行业形象,与时常见诸报端的毒地板、豆腐渣门构成了这个行业的两个侧面。
在中国工商报社要闻部主任黄鹏看来,人造板、木地板等木制品行业虽然体量巨大,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秩序和理性竞争态势。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减速制约,外需不振、产能过剩风险凸显和各项成本快速上升,进一步暴露和放大了这个行业的问题。“人造板和木地板市场呈现低迷态势,许多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价格战中。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企业以劣质材料抢占市场,导致行业混乱。”黄鹏认为,恶性的价格竞争使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部分害群之马甚至张冠李戴,给劣质产品贴上名牌标签空抬价格,坑骗消费者。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发布会中通报的“消费观念误区助长了低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监管衔接不畅、存在交叉失位现象,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三大行业痼疾,体验出有关部门在监管上的乏力,这更加剧了木制品市场的混乱。
张德志认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是规范木制品行业发展的破题之道。“企业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人,如果**责任人不自觉、不规范、不自律,社会和消费者就得采取措施用他律的方式来规范。”他表示,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活动的启动,通过行业协会、媒体及政府部门共同监督,或将造就木制品行业健康蓬勃的发展局面。作者:吴厚斌 曲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