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业的大公司,尤其国际巨头,有时候也会像那些娱乐大牌明星一样爱“耍耍大牌”“卖卖关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众多“粉丝”们感受到其明星大牌的风范。就说**近的两起较为大型的LED企业并购案:**是欧司朗渠道业务分拆出售计划,早早地对外透露一些风声,于是大伙都知道有可能会是中国公司收购,吊足大伙胃口,但却不知哪家公司,有哪些公司参与竞购,让你好好玩地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非得把中国内地的雷士、佛照、阳光等**企业逐一猜了个遍,好在**后飞乐音响按捺不住了,率先公布其已拟向欧司朗发出非约束性函,竞购其计划分拆的渠道业务,让大家对“谜底”稍稍有了一点眉目。
而深科技其联合公司——开发晶的“亮相”却是另一种玩法。**告诉你已计划收购美国一家“很有来头”的LED公司,但至于是哪家公司,叫什么名字,那作为“粉丝”的你,就好好去猜了,而且相信你一定能猜到的。看大家猜得差不多了,**后公布答案是BridgeLux。
当然,这是一种绝好的宣传操作、品牌推广方法,也无可厚非。而早在上半年,国际品牌大佬——飞利浦计划出售旗下照明公司 Lumileds股份,同样也是行业的一场“猜迷语游戏”,到底是哪个公司或投资集团接手,大伙着实好奇地逐个猜了一把。**后3月31日金沙江创投发布消息,由“GO Scale Capital”(金沙江创业投资与橡树投资伙伴联合组成的基金)牵头,亚太资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南昌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外资财团支持下的并购基金,成功收购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飞利浦”)旗下照明公司 Lumileds 80.1%的股份(飞利浦将保留剩余的19.9%的股份)。
以上三起引发全行业关注的收购案,虽然至今没有**终走完程序定案,但早已赚足了噱头和名声,起到良好的传播效应,引全行业广泛关注。之所以受到强烈关注,一是涉及国际行业巨头的业务收购;二是收购金额大,如Lumileds 80%股份出售达到33亿美元,欧司朗计划拆出售的业务估值达到1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8.93亿元)。三是均为中国企业或投资者对国际大牌企业的业务进行收购,显示中国企业或投资者的实力,颠覆了人们过去“只有国际大企收购国内企业”的观念看法。
根据公布的消息,飞利浦、欧司朗先后所分拆出售的业务,都是因其利润下降的、视为“鸡肋”的业务,才不得不“砍掉”。这却引发人们的一个疑问,即如此大的收购金额是否值得,能买到什么?当然,到底值不值,终究要看后续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而双方既然能促成收购交易,必有双方各自的考量。从以上三起海外收购的共同点,都是看好标的企业或业务方超强大的专利技术优势、国际市场渠道优势,以及国际品牌影响力。
有分析指出:“飞利浦毫不忌惮转移的专利技术,在他们看来也许只是‘鸡肋’一块,然而,放到中国境况就大不相同,因为当下的中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市场跟随者的阶段,现在的应用技术,如无意外在未来几年仍然会是主流技术,所以收购回来还将是物有所用。”
据了解,目前,LED上游核心专利技术长期被五大国际巨头所掌握。如中资获得控股权,则可以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获取说话权,这也有可能是中国LED厂商解决专利问题,跨足海外市场的一个好机会。
同时必须看到的是,随着LED照明兴起,国际照明市场格局发生变化飞利浦、欧司朗和 GE 照明多年以来占据着光源生产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 LED 的普及将更多机会开放给了全新的竞争者。
根据报道,尽管飞利浦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向 LED 的转型,但是在新技术面前,传统的技术优势不一定能够加分。同样是生产灯泡,在白炽灯、节能灯产品上的工艺优势在 LED 产品上并不会顺延。相反,传统业务消耗的成本和原有团队反倒可能会为转向新产品的阻碍。而新加入的竞争对手没有这些包袱,也许只专注于其中一个小的元器件,就能迅速地进入这个市场,而飞利浦要和所有的这些小而强的对手竞争,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至于成本更低的中国竞争者,目前已经有上千家中国厂商开始生产 LED 灯泡。
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LED产品转型发展与市场竞争中,作为国际一线品牌的巨头公司也未必就占尽优势,反而会被“后起之秀”赶超。中国企业及投资财团争先收购国际品牌企业业务,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表现,说明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扩大全球海外市场的布局中不断崛起。
当然,另一方面根据麦肯锡预测,到 2020 年全球照明行业的年平均增速将从今年的 5%下降至 3%,“仅仅靠卖灯泡赚钱,已经行不通”。飞利浦的目标从“把更多灯泡卖给更多客户”变成了“销售与照明有关的整套系统”。与此同时,飞利浦公司决定将OLED器件业务出售给一个专业的合作伙伴,从而将集中业务和资源,发展创新智能照明系统;而欧司朗则把未来核心业务聚焦到技术导向型市场。
2020 年全球照明行业的年平均增速将从今年的 5%下降至 3%,“仅仅靠卖灯泡赚钱,已经行不通”。
这也就是说,在中国企业扩张发展的同时,国际品牌企业则在向更高更全面的技术和服务系统上蜕变升级。眼下,“收购”与“被收购”并不能说明或决定双方的优劣。面对商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是国内的照明企业,还是国际大牌企业,都有在行业变革中不断自我调整转型,提升竞争优势,开拓新的发展商机,而谁在未来照明市场中占据优势,占主导地位,同样是未知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