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国内LED吸顶灯掀热销风暴 但流行不主流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发布日期:2015-07-29 10:41:48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今年,LED家居照明在照明渠道上大行其道,特别是LED吸顶灯,其火热程度已经开始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但LED吸顶灯到底有多火,没有人可以确定,在经历过短期的火爆后,LED吸顶灯的热度一下子冷却,不复之前的火热状态。

今年,LED家居照明照明渠道上大行其道,特别是LED吸顶灯,其火热程度已经开始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但LED吸顶灯到底有多火,没有人可以确定,在经历过短期的火爆后,LED吸顶灯的热度一下子冷却,不复之前的火热状态。而LED灯带的发展亦似乎每况愈下,不容乐观。

为此,采访了多家、LED灯带、兼具传统吸顶灯和LED吸顶灯的企业,对LED吸顶灯、LED灯带的现状和危机一探究竟。

吸顶灯掀热销风暴

今年以来,LED吸顶灯的销售相当火爆。如美特照明营销总监李红斌就告诉记者,从建立发展至今,吸顶灯一直都是主导产品,之前走访福建市场时一位客户向他反映LED吸顶灯相当“好卖”,自从在美特照明经销商会议暨新品推介会上订了LED吸顶灯的货回来,基本上每天都能卖出4、5盏LED吸顶灯。

流行不主流

LED吸顶灯流行于市,记者并不感到意外,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今年本报专题策划小组多次走访市场,策划了多个相关新闻选题。得出的调研结果显示,今年初销量高的产品中,LED吸顶灯榜上有名。不管是普通消费者还是经销商、代理商,吸顶灯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导产品。随着LED照明产品的遍地开花,LED吸顶灯从去年就开始在渠道上流行,特别是大功率贴片光源,对生产厂家来说,新市场降临了。现在很难找到不做LED吸顶灯的家居照明品牌了。

但是,随着LED吸顶灯的流行,涉足LED吸顶灯领域的加入者众,加之大功率贴片光源技术的逐渐成熟,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价格和利润的下降。目前批发价为三十多元的12WLED吸顶灯已经在市场上流通,利润不见得就比传统光源的吸顶灯高,但家居照明企业在市场和经销商的需求下却不得不做。随着LED质量的稳定和价格的平稳,也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接受,有不少客户向他们反映,许多购灯的消费者进门店**句便是“你这里有LED产品吗?”,若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就会进门看看;反之则掉头便走。

由此可见,LED吸顶灯确实很流行。但从销量来说,传统光源的吸顶灯才是主流,也更像王者,LED吸顶灯要迎头赶上甚至是超越传统吸顶灯还有几年的替换年。

市场爆发:技术、质量、成本、价格

LED灯具产品品类并不少,为何独独LED吸顶灯脱颖而出?就记者看来,LED吸顶灯的流行是有原因的,原因如下:**,商家零售需要LED吸顶灯,LED吸顶灯可以快速抢占代理商店面展示和吸引消费者认知品牌,因此是厂家开拓市场的切入点;第二,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决定LED吸顶灯为**,LED吸顶灯作为客厅灯的主灯,通常是消费者购买灯具的**选择,然后才配套LED天花灯、LED筒射灯、LED厨卫灯等。消费者和商家对吸顶灯的需求量非常大,即LED吸顶灯可替换的市场容量也非常大。

如此巨大的市场为何直到现在才开始爆发?之前是火候未到,现在是万事俱备,恰逢其时。技术、质量、成本、价格、市场宣导是影响LED灯具向消费者普及的五大因素,由于技术提升,芯片、灯珠、驱动等价格下降,让LED吸顶灯的成本下降,质量有所提升。自去年LED贴片光源以铝基板或灯条的方式应用在吸顶灯后,LED吸顶灯便大行其道。针对中档市场的LED吸顶灯以每瓦5元的价格其实已经跟传统光源的吸顶灯相差不远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LED吸顶灯多数为贴片光源,发光均匀,价格也越来越优惠,因此愿意接受LED吸顶灯的普通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加之,家居照明企业对市场和渠道商的培育已有多年经验,对经销商、代理商进行LED知识的宣导和培训更是手到擒来。因此,LED吸顶灯市场才开始放量。要说哪类LED灯具单品**容易在市场普及,LED吸顶灯肯定是名列前三甲的。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如何进行设计、采购、制造、销售以及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利润的**大化?寻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全球化战略和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议题。

在10月17日举办的以“中国智造业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上,主办方特邀请来自企业和学术界人士,就智能化物流、大数据时代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企业运营战略的升级、供应链中的服务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与交流。

中国制造业三方面软肋

当大部分中国本土企业在追求规模效应以及技术崇拜的同时,管理很容易被忽视,当企业增长开始减速的时候,这一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

“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大而不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吕巍教授指出,“世界制造业的一些领袖反映,中国制造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软肋:一是核心技术依赖于国外;二是缺乏全球整合资源和运作的能力;三是通路体系和服务体系还很薄弱。这些归到一点,就是运营的问题。”

对此,吕巍强调指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转型,急切需要解决的是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的问题。除缺核心技术人才外,更缺的是熟悉全球业务的运营管理人才。”

由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展望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高技术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融合与协同创新。随着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相结合的数字制造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崛起,全球一致认为这些技术是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契机。

多位专家均向记者表示,未来的中国更需要牢牢把握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方向,通过建立多项技术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质量,并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出新的技术路径与运营模式。

专项教育弥补人才缺位

在中国技术进步的背后,国内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愈发凸显出人才战略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长期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日本汽车为代表的一批制造型企业给美国本土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1998年,以摩托罗拉(Motorola)、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波音公司(Boeing)、联合技术集团(UTC)和惠普公司(HP)等为首的美国大型制造业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出资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寻求工程和管理方面的教育合作。很快,MIT斯隆商学院联手工程学院旗下的8个专业,共同设立了制造业领袖项目(Leaders for Manufacturing,简称LFM)。2009年,LFM项目改名为LGO(Leaders for Global Operations)项目。

而从LGO项目创立至今,已经为美国制造业培养了一千多名优秀人才,他们当中不乏像波音商用飞机事业部全球副总裁Pat Shanahan、苹果全球研发总裁Dong Field等全球**跨国企业的高管。

在亚洲市场方面,2000年前后,中国越来越凸显出其“世界工厂”全球角色。“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急需一大批‘懂中国’、‘懂技术’、‘懂管理’的本土中高端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CLGO项目主任陈晓荣副教授表示,正和当年的美国一样,中国亟需本土制造和运营的高端管理人才,为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乃至本土公司提供解决方案。

因此,2006年上海交大与MIT合作设立中国制造业领袖项目(China Leaders for Manufacturing,简称CLFM)应运而生。2010年,顺应MITLGO项目的改革,CLFM项目也更名为CLGO项目。作为国内**个跨学科、双硕士学位项目(MBA和工程硕士),CLGO项目采用MITLGO项目模式,打通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间的壁垒,同时联合跨国企业和行业**公司,培养专注于制造和运营管理的本土高端人才。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在进步,时代也在改变,21世纪的中国与上世纪的美国也并非完全复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供应链、物流、运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大数据(Bigdata)无疑是未来影响各行各业发展的**受瞩目的技术之一。IDC的研究显示,到2015年,大数据市场前景将达到169亿美元的规模。

采访中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因此,安泰国际高层管理培训的课程也从大数据出发,站在大数据前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并整合大数据供应链,满足创新型企业的需求。

“2013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16日在北京举行,行业产能过剩成为各方共识。不过,多位企业人士指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几年仍将保持一定增速。国际化战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思路,多家企业已经着手拓展海外市场。

竞争加剧需求增长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指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处于相对产能过剩状态,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进行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也认为,未来五年,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竞争都会更加激烈。下一个五年将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新一轮“淘汰期”,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

詹纯新还指出,当中国GDP增长低于两位数的时候,工程机械行业将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目前中国GDP增速在7-8%,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状态将持续。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速度一般是国家GDP增速的两倍。如果我国GDP增速继续保持在7-8%的水平,工程机械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

多方观点均认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是经济结构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制造业来说,并不会出现急速冷却,而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速。高华证券分析指出,大部分投资放缓将出现在普通制造业和采矿领域,这两部分投资在2004年-2011年间分别增长了8倍和7倍左右,而基建投资仅增长了270%。即便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可能进一步放缓,仍将保持稳健增长。实际上,近来我国高铁、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市政建设等领域利好不断,为工程机械需求提供了一定支撑。

择机海外扩张

出席2013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的专家和企业高管普遍表示,面对产能过剩现状,全球竞争将加剧,企业应该实施国际化战略,寻求合适的机会进行海外扩张。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于孟生认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撞线”世界的实力,中国企业要抓住这一时机,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柳工副董事长曾安光指出,竞争与合作已成为当今全球产经领域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已成为全球**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国外企业在中国也取得重大发展。同时,中国企业也正在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探索和布局。希望欧美日和新兴市场能以同样公平的态度接纳新的参与者。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近年来取得了进步,但是关键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海外市场扩张能够促使中国企业更快与国际化接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机制,有望使企业真正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