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型行业的兴起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因路径依赖,或因时代大潮,或因资源禀赋。而毫不例外的是,这些行业都在当地经济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行业的辉煌也往往成为了当地的宣传名片和居民心中的骄傲。
作为地区支柱行业和发动机,在面临经济波动和外界冲击时,**型行业所在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行业的兴衰都会牵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在这个大背景下,行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更是错综复杂。
据此,编者所在的考察团走访了福建部分地区的石材、电子设备、陶瓷3个**行业,通过对当地政府、企业、民众的访谈和调研,了解这些地区**型行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寻找转型升级背后的动力与成效,以及重装上阵背后的原因和激励。
粗放式经营藏隐患
“我们要做世界石材的集散地和石材文化的传播者”,这是南安市石材行业打出的口号。确实,南安的影响力能够有让其在世界上发声的资格。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安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世界上**大的石材交易中心和加工、销售网络,仅2014一年,南安一地进出口的石材就达到了中国交易额的50%,世界的30%,并建立起了世界上**个石材博物馆,向世界介绍石头的“故事”。
“两头在外,买世界、卖世界”,这是南安石材模式的简单概括,这种模式并不仅仅是来料加工,而是来源于渠道的把控和历史的积累。南安商人控制了从土耳其等海外矿山到生产加工再到石料出口零售在内的所有环节,这一优势在2007年一度创造了全行业50%以上的毛利润率,那几年也被当地老板称为“坐着捡钱”的时代。
快速的发展往往会掩盖问题,停滞和衰退则会将这些问题成倍放大。有一句话被常常提及:繁荣时没有心思未雨绸缪,等到衰退时已经无力回天。幸好对于大部分**型行业来说,适当的调整和阵痛反而会帮助行业去芜存菁,更好地发现问题。
经济繁荣造就了南安,使之成为了世界**大的石材贸易中心,但是遗憾的是,粗放的行业发展模式也给其长期健康成长带来了制约。
2003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石材行业也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对应的问题也暴露无遗,石材加工粗放式发展、环境污染严重也成为了当地挥之不去的困扰。截至2013年,当地关于废石填埋、石粉污染、污水排放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沿海的水一度都被石粉染白”“土地板结、污染”等描述也得到了居民和生产者的证实。而石材加工中的粉尘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
在野蛮生长中,工艺成为了石材行业**被忽视的一环。2007年前后,大部分工厂都没有给工人必要的粉尘保护,这一点极大地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随着本地石材资源的枯竭,石材企业纷纷去国外购买矿山,但是由于管理粗放,其石材成材率只有30%,而使用的切割工艺也落后于欧美同行,石粉、废料超过了原石加工的40%,这些废料**后也都通过填埋简单处理。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除了少数研发加工企业之外,大部分的对讲、通信设备企业依旧停留在组转、展销、接订单这样简单的经营模式中,没有自身的品牌、知识产权,也没有自身的营销渠道。泉州虽然占据了世界七成以上的对讲机市场,但是主流技术依旧停留在上世纪的模拟信号时代,技术落后、用途局限、附加值低,这些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细致的地区内分工和产业集聚,相比于东南亚,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已经丧失殆尽。
如果说产业落后的**坏结果是失去行业**地位,而环境破坏的副作用将持续几十年。不只是石材行业,德化的陶瓷行业曾经也存在严重的透支环境的行为。在60-80年代末,随着德化瓷器行业的再次兴起,德化山头随处可见被砍伐殆尽的树木,作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县之一,德化县城周边一度没有完整的青山。所幸的是,这一趋势随着政府推动的两轮燃料升级“柴改煤”“煤改气”以及配套的封山育林政策已经得以缓解。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及时实现行业的产业的转型升级,**型行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发展优势可能就在一夜之间,而其副作用可能波及当地未来的发展。从全国各大资源枯竭城市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行业的衰退对于一个地方的打击有多么巨大,产业的繁荣带来的“资源诅咒”又是怎样制约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从这几个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在行业狂飙突进、从业者盆满钵满的同时,背后的代价和隐忧又有多大。
艰难的转型升级
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是建筑建材行业,石材行业全行业利润率已经低于5%,石材周转、积压极为严重。目前,当期的石材品种超过1000种。然而,超过5家以上在销售且流通超过5年的品种仅为159种,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去库存已经是当务之急。并且由于早年快速的海外扩展,长期的矿山合同“绑架”石材企业定量采购,亏损出货,全行业亏损几乎无法避免。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和工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工艺的提升也在当地逐步地推开。许多规模以上企业采用了新式的切割机以提高石材产率,并为工人提供了基本的防护措施。除此之外,高端石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了部分大企业拓展利润的着力点,“玉艺珍石奢石馆”、“石材博物馆”等的建立都是企业致力于提高附加值的举措。
但是从行业来说,转型升级目前只解决了野蛮粗放的问题,成果依然有限。在政府的管制和市场的倒逼下,碎石和石粉的利用得到了解决,不过这个成果也依赖于石材增长的减缓。整个地区石材生产贸易企业大部分都只是销售1~2个品种的小厂贸易商,销售的石材价格都集中在160元~500元/平方米中档区间,面临日渐上升的成本压力,无法抵御市场的竞争。高端石材的定价权集中在了12家大型行业**手中,但是高昂的库存也削弱了其利润空间。
同样面临转型的还有陶瓷行业。陶瓷行业主要分为建陶水暖和日用瓷器两大类,前者在经济危机中的冲击和石材基本类似,全行业也处于缓慢增长的调整期,而后者由于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受到的冲击有限。
值得肯定的是,德化在这一升级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将燃料成本降低了4成,“柴改煤”“煤改气”也都在有序推动。但福建本来属于缺气地区,山区的小煤矿能够保障企业的能源需求,却不能为德化这一个山区县提供天然气来源,规划的天然气管道仍在建设当中,短期无法保证产业升级。因此,虽然天然气成本更低,更加环保,但是也只有一些企业能够采用。而且,转型升级往往需要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这一高额投资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无力承担。
事实上,全国的原材料产业都面临着一轮去产能化的过程,都经历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但这一过程如果能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反而能帮助行业更好地发展。从结果来说,困难并没有限制行业的快速发展,反而推动了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如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不可避免,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果引导企业转型和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
电子信息行业则是福建政府推动企业升级的一个样板,落后产能不能马上淘汰,新兴技术又必须扶持,产业转型的艰难可想而知。
福建传统外销的电子对讲设备全部采用的是模拟信号,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极高的研发成本和创新风险又制约了全行业的进步,使得福建没能出现华为这样在通信设备领域的**企业,市场份额岌岌可危。对此福建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产业促进计划》对沿海电子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并发布《对讲机行业标准》,要求2016年淘汰所有模拟信号设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当地政府扶持成立了“海西育成基地”作为研发、创新的孵化器,投资4000万进行芯片研发,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总体来说,**型行业在面对危机的转型升级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也更容易获得来自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石材行业在5年内迅速提高了石材、石粉的使用效率,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高端企业、品牌,当地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瓷器行业由于独特的历史积淀和工艺作为保证,也在政府帮助下逐步实现绿色化、节能化,政府也为其规划了很好的基础设施以保障其能源改革,带动了其未来发展。电子信息行业虽然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但阻力主要来自于落后产能无法被淘汰。来自政府的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也确实推动了一些先进技术的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型行业取得的巨大优势往往会成为其固步自封的原因,也使得其在去产能化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打击。这几个行业的转型升级都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未达到我们推动行业升级的目标,更多的只是将原来粗放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善。
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缺一不可
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期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只有市场竞争形成的倒逼机制才能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模式,也只有依赖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有为政府不可或缺。政府必须要承担起引导、促进企业创新转型的作用,做企业的领路人,并坚守环境保护的红线,为企业短视、盲目的行为开启红灯。因此,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缺一不可。
在**型行业中,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福祉,从民生角度说政府决不能袖手旁观。新的增长点需要足够的资本,必要的基础设施、制度安排、金融援助,还要足够的技术投入和人才引进政策。这些都不是企业能够解决的,都需要政府协调相关企业来解决,并引导、帮助企业往**适合经济规律、**符合环境友好原则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看,推动转型升级的动力可以总结为成本、价格、技术、市场四个主要原因。成本上升带来的是企业节约意识的提高,而减少对全行业的冲击。由于封山育林和陶土开采的困难,陶瓷行业逐步采用了煤炭、天然气作为能源的供应源,并开发了一系列可降解陶瓷来提高的陶土的循环利用水平。**初石材行业对碎石和石粉进行了填埋丢弃处理,但是随着石材利用水平的提高,尤其是2007、08年“中节能”、“中技金谷”两大人造石项目的投产,将碎石、石粉成为了石材加工的副产品而非废弃物。
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极大,这既是产业升级的原因,也是升级压力促进的结果。为了争夺数字化通信的行业标准,育成基地单单在芯片研发方面就花费了数千万元。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研发基地,育成从创立之初就组建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解决了“无人敢投,无人能投”的行业困局。数字对讲机行业的兴起仰赖与政府的大力投入,也依赖于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样,由于低端消费市场依旧存在,低端产能并不面临过大的生存压力,也迟迟没有进行产业升级。如果新兴技术能够真正对整个行业形成彻底冲击,那么不需要政府倒逼,市场的力量就会迫使这些落后产能淘汰或者升级,政府主观的推动确实会加快这一进程,但也没有必要操之过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情考察团成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石材网”;即可获赠**新石材新闻、资讯、商机!还在等什么?赶快加入九正官方石材群:361378009/654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