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何一种业态都不会是永续的,仅仅是在某个时间段,承载了必须的历史使命。这个过程,会造就某些业态、某些人,然后出现某些商业生态的过度和过剩、接下来,它们将被挑战、削弱、变革、消亡、直到建立更新的生态。
中国家具行业真正迈入“家具工业化”的发展仅仅才40年时间,自从东莞鼎盛集团46年前,将板式家具带入中国,昭示了家具工业化制造的开始。短短时间内,以10年为单位,大致经历了四个变革期:
1、**个十年:计划经济,供求关系畸形,供远远小于求。销售的渠道是:二轻局的门市、百货的家具专柜、供销社体系。在那时候,需要凭票买家具。
2、第二个十年:个体工商户从供销社体系中分离或承包: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造就**批可以称为牛逼的卖场和制造品牌。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出现了**批家具制造企业。
3、第三个十年:黄金十年:卖场造就了行业品牌和经销商,行业品牌、经销商造就了卖场。经销商找到好卖场、找到好品牌,赚到了钱。供需平衡的美好和谐社会!
4、第四个十年:也是近十年以来,是**好也是**坏的时代:
a口岸就是销售、口岸就是形象、口岸就是家具品牌行业地位、口岸就还可以是“灰色收入”。
b斗地主的开始:强势的绑定政策,爆发了**次的制造品牌与各地的行业协会,联合“斗地主”。
c斗地主的升级:发生了“实体与网络口水战”,有聪明的人开始挑战地主的权威。(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反正没有门店在你的卖场里面)。
d**有趣的是下一次变化,创新思路和技术力量都集中于:“斗地主、闹革命”:请各位仔细盘点。如今,所有关于家居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以绕过大卖场、直接对接消费者与商品的模式在打造。
这就是我们观察未来三位业态杀手,不断磨刀和攻击,切割市场,这个周期结束。大卖场为了还之前的盲目扩展的债,必须倒闭一半以上,小经销商挂一半以上,制造企业则也跟着面临洗牌。
二、有一天“大卖场”、“小经销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指认一下杀死“大卖场”、“小经销商”的三位凶手:
1、楼盘“拎包入住”:做源头生意,万科作为拎包入住**先尝试的地产公司,现在每交付300户单位,可以在样板房里面平均销售总成交是500万生意。而且数据还在不断的突破。
2、小型精品家具卖场:更低的租金,更丰富的运营模式和实力,在大卖场的单品怎么可能去抗争?
3、O2O:大家都听得耳朵有茧子,不再累述,家具行业的网络销售从3%份额到30%成熟份额,至少还有10倍的市场蛋糕。
三、为什么财力雄厚的大卖场、大品牌不懂得去变革?
这些“厉害关系者”既然累积了雄厚的实力,为什么不面对和解决呢?因为注定解决不了!这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变革。我们来简单的做一些问答题,揭示真相:
问各位三个问题:
1、大左右、大仁豪、大兴利,请问开独立店,选址选在哪**现实?
答案:避开红星,因为要考虑到老店的利益和物业的关系?
2、请问“林氏木业”“美乐乐”要开独立店,选址选在哪**理想?
答案:挨着大卖场,点对点破坏式拦截,搞死搞残,这样成功率大。
3、让大卖场租金降低到只占营业额30%可否?
好吧,大卖场会说神经病!喊我去死吗?但是别的杀手都可以做到。拎包入住是15%;单一比较租金,小型独立卖场租金只有“亲”的30%;网络销售我擦!没有实体租金。当然运营费用、推广费用另计。
证明:既往的成功是如今模式创新的绊脚石
结论:断臂重生谈何容易?
四、那么“一大一小”究竟怎么办?
1、“大卖场”自作孽,早已经不是在单纯做家具、家居销售的生意。只顾扩展,玩商业地产,玩资本,害得厂家业务一年到头参加卖场招商会,劳命伤财!用心做好客户服务的企业是少之又少。能否降低经销商压力,将服务提升,强化运营能力才是王道,能锁定更多数量的精准客户,就有商业价值。如今不是比开店速度,更不是比忠诚度:没有人有以为明明知道赔钱生意还要去抗。所以,垃圾店早点关掉,而不是让厂家和经销商必须捆绑跟进!好的口岸位置可以做商业综合体。
2、“小经销商”**无辜,一方面是大卖场高额租金,一方面是厂家只顾招商。不顾养商。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大卖场的成功,要有很多经销商作为基础。一个行业家具品牌的成功要死很多经销商作为垫背。
小经销商只有一条路:变为区域运营商、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