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空净市场品牌数量多达600个,其中既有耕耘行业几十年的专业厂商,也有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家电厂商,还有跨界试水的IT及互联网厂商,各股力量汇聚,使得空净市场热闹非凡。
在这其中,综合性家电厂商凭借在渠道、规模化制造、资本实力方面的优势已经渐渐在市场站稳了脚跟。但是与专业空净厂商相比,品牌再造、净化技术革新等仍然是家电企业的软肋。
内外资家电企业各有短板
品牌再造、净化技术相对薄弱及部分原材料不能自给已经成为国内家电企业做空气净化器的软肋。
总体来看,进军空净市场的家电企业主要有两类,一是以夏普、松下、三星、LG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他们入市较早且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足以与亚都、远大、霍尼韦尔等专业净化器厂商相抗衡。从奥维云网提供的数据来看,2015年**季度,松下、夏普等外资空净企业的品牌份额累计已经接近40%。二是以海尔、美的、格力、TCL、海信、万家乐等为代表的国内家电厂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空净市场的高速增长是在2013~2014年两年间,这也是国内家电企业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空气净化器**为集中的时间段。但目前他们的产品大多处于市场导入期,份额还远不及外资家电企业及专业空净厂商。
对此,奥维云网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刘大任表示,自2015年开年以来,空净热度开始渐渐消退且市场正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目前消费者对于空气净化意识渐浓,但仍然没有完成意识到购买的良性转化,行业整体仍然处于基数较小的阶段。“与此同时,事件性营销刺激带来的非理性购买在持续下降,行业竞争相对而言试探性质更高,品牌仍然是销量的主要拉力。”刘大任说。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家电企业面临着品牌再造的难题。在刘大任看来,尤其是在百货商场、家电卖场等线下渠道,专业空净厂商品牌**度更高,也更受消费者青睐。相比之下,线上市场则受品牌及价格的双重影响,呈现一定的胶着状态,也给主打“性价比”的国内家电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净化技术薄弱及部分原材料不能自给也是国内家电企业的软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家电企业的产品定位主要是中低端,由于核心技术积累不如专业厂商,一些高端产品所应用的医用级HEPA滤网或滤材还基本依赖进口。对此,刘大任也建议,家电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实验室、部分资本实力及市场运作能力弱的专业厂商合作共推净化技术,通过跑量削低采购成本。
相比之下,外资家电企业尽管品牌**度较高且技术更成熟,但在中国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松下空气净化器负责人表示,如何实现本土化是外资企业的通病。“对松下而言,怎样介绍产品、突出产品的特长而让顾客更好地理解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和好处是一个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常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市场调查应用在产品生产上。”上述负责人说。
智能家居是核心竞争力
跳出空净的局限,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极致空气体验,是家电企业有别于专业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专业空净厂商的产品大多是从商用领域延伸而来,因此给很多消费者留下了专业、高端的印象。事实上,以三星、LG为代表的外资家电企业,早已在高端产品上布局且赢得了稳定的受众群体。在LG空气净化器负责人看来,性能优异、极具突破性的设计、良好的交互体验是一台高端空气净化器产品应该具备的特征。为此,LG2015年推出了可以去除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搭载四层过滤系统的高端产品。另一家韩系企业三星也一直专注高端市场。据三星空气净化器负责人介绍,三星**新高端净化器的CADR值高达773m3/h,远高于市场上的同价位产品。与此同时,市场份额较大的松下,未来也将加大高新技术及智能化等高端产品的比重。
除了产品,家电企业的优势还体现在渠道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的销售渠道主要有电商、家电卖场、商超及企业自建渠道四类,他们的销售额占比约为3∶3∶1∶3。可以说,家电企业多年来在自建渠道上的优势,也是目前专业空净厂商无法比拟的。
此外,在刘大任看来,对智能家居的布局是未来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表示,布局空净使得企业在未来智能家居落地后更易开展布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LG、三星、海尔、美的等国内外家电厂商均在积极布局智能家居。而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家电单品搭建的智慧空气生态圈则是企业为消费者打造的终极空气解决方案。
对此,海尔家电产业集团总裁王友宁曾表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空调和空气净化器,而是任何场所都能享受到的舒适、健康的空气,因此为用户提供极致空气体验将是海尔未来智能家居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刘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