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国内迎来新一轮的家居建材展会,从广州东莞到上海北京,从门窗大家具品类到墙纸布艺等软装,从实木到板式,从新古典到后现代,从逛展人数到参展商的热情,从展会主办方的服务到各媒体的现场报道,以及“相对于做渠道,仍有59.26%的企业认为应该参展”的数据似乎都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大环境不十分景气,但企业参展还是相对成功的。
我们且不论有多少是今年刚冒出的家居企业,他们试图通过展会在2015年赚一把然后玩消失;也不说传统品牌商会拿出全年的几分之几的精力用于展会。笔者通过看和问,试着梳理2015年春季的家居展会变化,以此描出小编眼中的家居展会的几个图景。
目前,展会的一般作法是:主办方请一些家居业的大佬,或是**品牌商、或是卖场大佬,或是浸淫家居多年对行业有独到见解的资深人士等,就某一热点话题或经营模式讨论,比如今年的北京门展上,便顺应“中国设计”对“设计大赛”的推荐,以及对“亿万富豪的思维”的推荐。
在展会现场举办论坛或活动,以增加展会或企业自身的粘性,这并不鲜见,但近两年,也呈现一些新的趋势:从单纯的“闭门造车”向“对外开放”的演变。
消费者愈来愈专业
倒逼企业产品优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讯息获取的便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逐渐觉醒和提高,腾讯网▪亚太家居记者团通过走访展会随机采访了解到,他们对于家居的品牌和产品,以及家装风格等均如数家珍。他们的大批涌入,也对参展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记者就“如何找消费者的痛点”在北京门展现场会采访了TATA木门董事长吴晨曦,他有自己的“防守打法”:TATA木门对消费者有一种原则性的坚持,就是把产品做好,甚至做到极致。
3月20日,圣象在北京门展进行标准门的新品发布,一方面,是对目前“商品房门洞尺寸不统一,无统一的标准”的回应,也是建立在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上:较高的自动化程度、**的木门自动生产线,可全面实现室内门产品的标准自动化生产,而高标准的定制门减少了消费者经济与时间上的成本,甚至心理负担。
设计愈来愈受重视
家居企业你“设计”了没
与工业化程度高的欧美相比,家居设计一直是国内家居企业的软肋,就产品核心技术而言,家居相对于家电等工业产品制造,它对产品与空间的互动更加重视,“家具应该是暖的,是为了营造温馨的气氛”。市场饱和的严峻现状也告诉家居企业,必须进行产品全面升级,这包括具体的某件产品以及整个居住空间。家居企业对设计的重视使得活动主办方,也拿“设计”说事。
2015年3月20日-3月23日,在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门业展览会期间,“第十一届中国居室门设计大赛”正式启动。此次主题““创新设计,改变未来”便将着力点放在“创新和未来”上。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家居设计,应围绕着产品与设计如何做到更好融合,企业文化和产品设计的相得益彰;产品如何走向国际又不失本国地域特色,如何接地气而又有“高大上”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