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销量下滑 红木行业遇“寒冬”

来源:南宁晚报 记者 黄颖 发布日期:2015-04-08 09:11:24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今年2月份,中国木材市场价格指数大约为116%,环比下降2.3%,国内市场疲软,整个国内红木企业依然面临着“寒冬”。在红木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广西红木企业表现得有些萎靡不振。

今年2月份,中国木材市场价格指数大约为116%,环比下降2.3%,国内市场疲软,整个国内红木企业依然面临着“寒冬”。在红木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广西红木企业表现得有些萎靡不振。3月31日至4月1日,中国木材木制品流通协会专家前往凭祥市和东兴市进行考察调研,探索广西红木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业内人士则认为,广西的红木企业要想重拾信心,不妨找准产品特色、创立自主品牌、改变经营方式。

红木销量下滑行业遇“寒冬”

销量下滑,是自去年以来不少广西红木企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今年3月31日至4月1日,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专家前往广西红木产业的**线——凭祥市和东兴市进行考察调研,考察了当地部分红木企业、红木家具卖场,并与当地政府、红木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

“受到大环境影响,去年红木企业的日子确实不是很好过,销量下滑。”在调研中,不少红木企业负责人说。凭祥部分红木企业负责人说,尽管凭祥市境内的红木家具厂家多达3000多家,规模总量大,但缺乏市场规范化管理,红木家具艺术性未能更高体现,红木的属性未能很好体现。“因此,受到大环境影响,红木销量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刘能文说,监控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木材市场价格指数大约为116%,环比下降2.3%。2月份,监控的进口木材价格指数为115.3%,同比下降6.2%,环比上涨1.4%。这说明,国内市场疲软,国际市场价格并没有下调幅度,下一步随着天然林砍伐受到更多政策限制,红木原材料供应矛盾更为尖锐,因此,整个国内红木企业都面临着“寒冬”。

融资较难木材停伐范围扩大

什么是导致红木销量下滑的原因,什么又是制约广西红木产业发展的瓶颈?

刘能文说,国家木材资源紧缺,去年原木木材进口量达8700多万吨,同比增长11%左右,进口量超过国内商品木材产量。从今年4月1日起,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的基础上,停伐范围扩大至内蒙古、吉林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内蒙古岭南8局、吉林营林4局和大兴安岭范围内未纳入天保工程范围的上百个国有林场。

有人认为,目前凭祥市八成以上红木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对越南进口的产品进行半成品加工,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在目前消费者更加追求产品质量,产品精、专的趋势下,企业更需要创自主品牌。且红木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贷款期限太短不利于企业长足发展等问题。

凭祥市南山管委会相关人员认为,凭祥市具备红木企业数量大、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然而境内的很多企业都是以半成品加工为主,且面临着销售人才缺乏、**企业少等困境,在管理上也处于探索阶段。

凭祥市工商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凭祥市共有红木个体商户2万多家,但是,只有7个名牌产品。因此,需要在创品牌、产品研发上下功夫。

做强红木产业须找准品牌特色

那么,广西红木企业的出路在哪?如何做大做强本地红木产业?

对此,凭祥市吉利红木厂总经理刘吉利说,红木企业的出路在于改变经营方式。例如,传统明清中式家具的受众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红木企业可抓住消费空白点,研发出更为现代化、时尚的新中式家具,以吸引更多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此外,红木企业应逐步减少半成品生产加工,增加自主生产、研发力度,在创自主品牌上下功夫。

广西红木研究会副会长李英健认为,尽管去年红木企业大环境不景气,但消费者对红木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如果针对性强、生产的红木家具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红木企业完全可以不愁销路。例如,针对公司、企业等大客户的红木产品,这些消费群体讲究的是材质、产品质量**。其次是针对普通大众消费者的产品,这部分消费群体以刺猬紫檀、花梨木等大众红木制品为主,但是讲究产品的工艺、韵味。

东兴红木商会秘书长郑果兰说,东兴正在打造占地1000亩左右的东兴市综合性红木产业园区,园区集红木加工、销售、红木原材料销售为一体,计划3年见效。**,在红木原材料方面,打造面向全国的红木原材料批发市场;其次,打造红木成品、半成品销售基地。结合东兴市中越边境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游客到产业园区旅游、购物,为游客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品展示销售等一条龙的红木旅游服务。“此外,我们积极组织东兴红木企业走出去,前往贵州、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提高东兴红木的**度,寻找更多合作商机”。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