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国梦”,2014年中国掀起了一股改革热潮,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的改革举措被逐步推进、落实,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中国的变化拭目以待。而现如今,改革的“春风”也吹向了家居行业,家居企业该如何接招,实现自己的“强企之梦”?时代日新月异,家居企业的发展脚步亦不能停,且看家居企业的“四化改革”。
改革一:品牌国际化
当前是全球化经济时代,中国是个大市场,不少外企都争相进入,而国内企业也应该在思维上有全球视野,行为上一步步走向全球化。中国市场再大,也会有饱和的一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封闭的、小区域性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模式必将逐步被淘汰,在各方面条件发展成熟的前提下,中国的家居企业都应该选择“主动大胆地走出去”。
家具品牌国际化是保持**的**终出路,通过并购海外品牌,拓展海外销售通路,进行营销环节前移,优化销售渠道,这些都将决定未来国内家具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的专利、设计,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我国家具行业的制造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这是我国家居品牌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必由之路。
改革二:管理信息化
在家具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提高竞争力,而要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关注产品、服务、成本、利润等众多因素,但现在人力成本与日俱增,在数据化的时代,企业的无论是在人员、物流、资金流还是信息流等管理方面都渐趋复杂化,如果仅仅只想通过传统手工的方法,恐怕难以应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发展必然会陷入停滞。
对此,家居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盈利,那么就必须在经营管理上做出相应的变化,而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管理能力的**有效的方式,通过信息化高速连接,企业可有效防止信息传递滞后带来的管理上的滞后,让工作更具条理性和计划性,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家居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改革三:服务标准化
近几年,我国家居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各大家居卖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少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都纷纷推出了各项售前、售中、售后等商家服务条款。然而,据消费者反映,自己并未能享受到商家的服务承诺。而每年3月15日前后,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及各大媒体都会收到有关家居建材方面的投诉,而服务质量更是被投诉的主要原因,而一些企业回应:“这只是个别业务员的素质问题”,但是这不也正反映了企业服务标准的缺失吗?
标准形成秩序,秩序才能规范人的行为。没有严格的服务标准,又怎会有优质的服务?当企业把责任归咎于个别员工的时候,也应该好好反思是否有将“服务标准”放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我们放眼全球,哪一个高成长的企业不是服务标准化程度高的企业。对家具企业而言,客户的服务需求是有标准的需求,企业要以标准化为核心才能真正做到为客户服务。家居企业只有拥有了完善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让所有的人和事在既定的标准中进行,品牌又怎会成为被消费者投诉的对象?企业又何惧3·15?
改革四:经营模式专业化
随着一站式购物的风行,2014年不少家居品牌也融合了“大家居”的特点,开始了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确,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只要企业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有核心的技术和专业化的人才,实行多元化经营,就有利于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但在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特别是在家具市场已趋饱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家居企业更需要扎实的内功。要知道,扩大产品线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服务,还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去建设新的产品线,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疑是“剧烈运动”,如果体力透支过多,那么极有可能会出现“休克”的危险。
多元化的结果有可能是“皆大欢喜”,也有可能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当然更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当我们家居企业大佬在“吃着碗里的”,如果还“想着锅里的”,那么就得**想一想自己那张嘴是否能容纳得下那么多东西,而自己的胃是否又能够及时消化,不至于到头来肚子闹腾得厉害!当下有“博古通今”的全才,但是少,家居企业做“大而全”不如做“精而专”,古语都云:“术业有专攻”,就目前状况而言,家居企业经营模式专业化或许更具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