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4日, 公安部消防局公布了2014火灾大数据:2014年,全国共接报火灾39.5万起,死亡1817人,受伤1493人,直接财产损失43.9亿元。据2014火灾大数据统计,居民住宅、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厂房等场所发生的火灾导致人员死亡**多,分别为居民住宅亡人1244人、307人、116人。上述三个场所火灾导致的人员死亡数量接近火灾死亡总数的92%。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817名死亡人员中,因烟气窒息死亡的占总数的50.4%。两组冷冰冰的数字,引发了人们对建筑保温防火问题的思考。
可燃保温材料在火灾中推波助澜
翻看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特别重大火灾,如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火灾事故、沈阳皇朝万鑫酒店火灾事故、吉林长春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爆炸事故等,都不难发现建筑保温材料的身影。可燃保温材料在火灾蔓延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难燃保温材料虽然火焰传播作用较小,但释放出的烟气毒性大,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造成121人死亡的吉林长春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爆炸事故[参考中国消防年鉴(2014)]中,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主厂房内大量使用的可燃及难燃保温材料造成此次事故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起火后火势从起火部位迅速蔓延,并开始大面积燃烧,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同时伴有泄漏的氨气等毒害物质,使得人员疏散逃生十分困难。由此可见,可燃及难燃保温材料在众多建筑火灾人员伤亡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建筑保温防火形势严峻
尽管如此,可燃的有机保温材料在中国建筑保温市场上占据主要位置。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北京市1000多万平方米旧房改造中,聚氨酯、酚醛等保温材料应用比例接近90%;而在北京住总调研的79个新建项目中,住宅建筑中聚苯乙烯保温材料使用比例超过80%。
如何预防采用了可燃保温材料的既有建筑失火是个重大问题。春节前夕发生在北京市丰台区南庭新苑北区28号楼的火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疑似因为现场堆放的大量废弃物引燃了建筑外保温层,大火顺着1楼外墙爬至16楼,近20户居民家受到波及,1层到3层居民家中损失严重。根据现场调查,被烧墙体1至6层的外墙外保温全部脱落,6层以上外墙完全熏黑,相邻外墙部分保温层已被烧空。现场被烧外墙露出了部分未烧尽的外墙保温材料:挤塑聚苯板XPS。这次火灾说明,导致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起火的原因有很多,而习惯认为“外保温火灾通常发生于施工阶段,可防可控”的说法现在看来也站不住了。值得深思的是,全中国400多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中,已使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近30亿平方米,有大量建筑采用可燃甚至是易燃的保温材料,如何针对这些建筑的火灾风险加以预防控制。
除既有建筑外,新建建筑的保温防火问题同样不容小视。不可否认,随着保温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技术进步,可燃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有所提高,通过选择理想的保温系统、科学的施工管理可能会对新建建筑的保温防火风险加以控制。然而,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导致新建建筑的防火风险并没有真正得到减少。例如,施工环节常会发生实际使用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低于设计标准的情况——如设计为B1级保温材料,而施工时擅自改为B2级甚至B3级保温材料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都是埋下了很大的火灾隐患。
火灾预防是关键
面对不断发展的建筑保温材料火灾事故,加强火灾预防控制观念是当务之急。了解火灾科学、合理选用材料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不燃性保温材料火灾危险性极其低,不会导致火焰蔓延;此外,熔点高的无机保温材料和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在火灾发生阶段可以有效降低火灾蔓延的速度,特别是致人伤亡**要素——有毒有害气体的传播能够被暂时抑制,从而为人员逃生和消防员施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节能标准的不断提升,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但随着建筑节能的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防火问题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不燃性保温材料的推广和使用,则能在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同时,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