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木门企业为何热衷挂“洋头”发展真需傍洋人?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5-01-20 11:06:3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就在前几年,某**家具品牌因假冒“洋品牌”,出售天价劣质产品欺骗消费者被央视曝光后,民众对于“洋品牌”家具的出身和消费的议论声就不绝于耳。

就在前几年,某**家具品牌因假冒“洋品牌”,出售天价劣质产品欺骗消费者被央视曝光后,民众对于“洋品牌”家具的出身和消费的议论声就不绝于耳。

其实,俯瞰中国家具行业,我们会发现该家居品牌并非“洋品牌”中的孤岛,它只是当下混乱不堪的中国家具行业中的冰山一角。天价家具的背后,隐藏着众多中国本土制造的“洋品牌”。而那些生僻且时髦的洋名,只不过是它们披的“洋皮”外衣而已。这种现象充斥于整个家具界,木门业自然不例外。

那么,中国本土的木门企业究竟为何热衷“洋品牌”身份?

中国高端原木门**品牌六喜源负责人王彬先生认为,该现象主要是因消费者对本土产品缺乏信心所致。事实而言,真正的洋品牌确实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比中国本土品牌做得出色,对消费者很有诱惑力;其次,中国本土大部分企业由于欠缺品牌营销策略,少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下足力气,使得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在档次上远不及洋品牌;另外,中国人向来的崇洋媚外心理,也让诸多消费者对洋品牌盲目迷信。“总之,洋品牌比本土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且它们的产品起价都比包装前要高出很多,利润丰厚。”王先生感慨道。

既然如此,不加上“洋品牌”的帽子,本土企业就没了竞争力?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众多政策的支持,本土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突飞猛进,成绩骄人。而业内专家则总结认为,其一方面与国家政策支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努力密不可分。

1.真正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产品和服务均是木门企业立足之本。一是企业要根据当下用户的需求,做好自身产品,满足用户的**基本的诉求;另外一点即是通过情感将自己的品牌与用户连接起来,做好对用户的高品质服务。一**木门品牌负责人曾表示,“木门企业如果能把产品与服务做好,就不怕没有消费者关注你,也不怕无生意可做,这实际就叫口碑效应。”

2.从细分市场入手,打造强竞争力

如今的木门业早已品牌如林,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若是不能差异化发展,恐怕很难在这同质化严重的竞争环境中走得长久。“所以,我们从始建之初就开始着力于细分领域,注重业务的精度,而非宽度。”六喜源王彬先生坦言。

作为中国高端原木门领导品牌,六喜源另辟蹊径,从木门综合化的发展路线中独立出来,寻找新的立足点,在原木门这个新兴领域深耕挖掘,繁枝茂叶。

据悉,六喜源自2007年建立之初,便一直专注于原木门领域,至今已有8年之久。其也凭借自身专业度,在木门业占有一席之地,在原木门界更是地位颇高。了解得知,六喜源所有产品基材均选用进口名贵天然原木,运回国内后经过2年养生期,再投入后期加工制作中。其产品经过9大工艺128道工序打造而成,其中融合了**设计师的艺术创作和工程师的精心雕琢,出厂产品颇有艺术臻品的气质,深受高端人士的青睐。

但即便如此,原木门行业为什么能欣欣向荣?六喜源为什么为人称道?其实,这与社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随着国家改革深化,诸多环保政策相继出台,民众健康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原木门业正是顺应这一趋势,一跃而起。据六喜源产品经理介绍:六喜源原木门基材选用环保原木;制作工艺立足整板雕琢,避免胶合剂的大量使用;外层涂用环保健康漆。诸多环节均以健康标准自我要求,所出产品健康级别颇高。因此,这也成了六喜源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高销量的保证。

3.重视品牌营销

另外,本土企业不注重品牌营销也是国人对其缺乏信任的原因之一。所以,企业在注重产品研发的同时,也要着力于品牌营销,将自己的品牌推而广之。上述提到的六喜源在这方面意识突出。其突破线下硬广的局限,将推广放到线上执行,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建立立体的网上营销渠道,加大品牌宣传,积极促销,深化招商工作。据负责人透露,在过去全国经济不景气,招商难的情况下,六喜源依然能吸引到大量优质经销商,并在销售额上有所突破。由此可见,品牌营销之重要性。

总之,经济已经实现了全球化,中国制造也遍布全球,享誉世界。国人不应再盲目追求国外品牌,而需从真正的诉求出发,理性消费。本土企业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从消费者基本诉求出发,深耕钻研,打造自属品牌核心竞争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门窗网”查看**新热点文章《关系=有关系=发生关系(这个火了!!) 》更多行业交流请加入九正门窗网交流群:221509323】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