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了规模上的优势,但世界范围内,意大利依旧是当之无愧的风向标。中国陶瓷人也一直在寻找中意之间的差距,并寻求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其间的差距通过出口数据的解读或许能窥见一二,此文意在通过出口数据的对比,为大家进行展示,并做一点分析。
一、数据
2015年,预计意大利总产量和出口都是稳定增长,分别是2.3%至3.7%;相比较而言,由于价格、数量、国内产地构成等原因中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习惯了多年的双位数增长,甚至是20%-30%年度复合增长才叫增长的行家,这个恐怕不好受。尤其是看见蓝衣军团那区区4亿平方米,居然卖到我们的2.5倍平均价格,估计大家眼睛都红了。我们面对的是更加不确定的未来。产能过剩、出口价格趋势、出口目的国的需求,都是问号。在这方面,亚平宁半岛的对手似乎信心满满。
中意瓷砖出口数据各方面对比
二、影响出口的几个主要因素
A.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价2014年累计贬逾2%,是五年来首见全年贬值。 这种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对非美元货币升值的格局,在2015年估计将持续。美元强势,意味着欧元对美元的贬值。鉴于厂家和国内外贸易商的松散联盟,人民币贬值不会意味着他们的利润增加,只是成为新一轮出口价格战的导火索而已。
对于意大利出口厂家而言,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尤其是预计美国量化宽松结束,房地产景气度上升,销售达到7.6%的强劲增长。
B.出厂成本。对中国瓷砖出口而言,人力成本和环保压力增大意味成本不同幅度的上升,煤价和其他材料价格可能下调能否对冲其影响?视乎各个工厂的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标准从而达到成本下降另当别论。
C.技术进步。由于喷墨技术的成熟和新设备应用,新进的山东厂家雄心勃勃,蚕食广东目前超过70%的出口比例。广东厂家如何接招?
D.产能,还是产能过剩。去产能过剩导致的产能减少不一定能够带来价格平稳,因为有的厂家会放手一搏,以价格低廉作为**的利器,对国内国外价格都会造成冲击。所谓低处还有更低。
E.品牌。自主国际品牌的缺失导致没有定价权,国外买家渔翁得利应该也是常态。即使是质量、产品创新带来了暂时的比较优势,很快被国内的竞争对手、模仿者迅速磨平,时间约为3-9个月。
F.国外竞争对手。综合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比价关系,其他国家,如土耳其、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对各自区域市场构成价格比较优势会逐步呈现,这个过程,由于他们的产品更新换代速率不同,会有结构性的变动,但是趋势是确定的,即来自中国厂家的进口逐渐被替代。
G.关注是否螺旋式下滑。其他产区的价格比占70%以上的广东产区都要低,但是他们的质量水平一时间没有达到广东主流厂家的水准。由此引起的价格厮杀是否导致螺旋式下滑的漩涡?出口销量下降——低价抢夺市场——低质——更低价——中国制造被妖魔化——市场报复——各种贸易壁垒(如技术标准、关税壁垒)。
三、破解之道——以产品差异化带动品牌化
很多厂家愿意投入大把钱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国内市场营销,但是,能够有明确策略,做成计划和预算,精耕细作海外市场做自有品牌的公司可以说凤毛麟角。以笔者观察,大致有三种态度:
1、不想投。定位:国内市场利润太高、太容易控制了。出口就是调节产能、分摊成本的工具;没有做自有品牌的打算。
2、不敢、不舍得投。有点想,但是怕打水漂。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一片畅旺对比国外四面楚歌,还是家里好。国外的市场变化没法把握。典型的不可知论。
3、不知道怎么做。想、有点敢,具体如何操作,不知道。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自信心不足。缺乏明确的战略,而且团队习惯多年以来的接客、接单、出货、收钱的贴牌模式。
随着国内市场利润和资金回收率的逐步下滑,对于有一定产品开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国内瓷砖厂家,可以提高公司整体利润的一个潜在区域就是走国际业务品牌之路。不仅仅是接单出口,而是把产品差异化所带来的短期**,通过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团队,开展国际化品牌建设,转换成为中长期的稳定可以预期的竞争优势。
建立国际品牌的尝试,已经有大厂做领头羊,踏出了**步。相信新的羊年,有更多的厂家能够紧跟步伐,甚至能够独辟蹊径,在国际舞台开辟新的天地。【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扫码阅读《五步之内秒杀劣质瓷砖》的精彩内容!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