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广东:已建成陶瓷生产线1062条

来源:陶瓷信息 发布日期:2014-12-30 10:50:1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佛山陶瓷大刀阔斧的改革,始于2000年。从这一时期开始,佛山陶企先后向四川、江西等省份及广东省内的清远、河源、肇庆等地区转移,使佛山陶瓷产业由**初的生产环节逐步向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研发经济以及物流经济阶段发展,“转型”成为主旋律。

共有陶瓷企业223家,现已建成生产线1062条(含西瓦),日总产能1328.82万平方米。其中,全抛釉生产线118条,日产能126.3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485条,日产能688.6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73条,日产能60.65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150条,日产能253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151条,日产能132.25万平方米;小地砖生产线2条,日产能0.9万平方米;微晶石生产线35条,日产能23.5万平方米;水晶砖18条,日产能27万平方米;薄板生产线3条,日产能1.37万平方米;广场砖5条,日产能4.4万平方米;其他生产线(包括色砖、黑砖等)11条,日产能10.85万平方米。此外,广东地区共有西瓦生产线11条,日产能42.3万片。

另据统计,广东省在线使用喷墨机534台。

佛山市:“南国陶都”面临环保大考

佛山陶瓷大刀阔斧的改革,始于2000年。从这一时期开始,佛山陶企先后向四川、江西等省份及广东省内的清远、河源、肇庆等地区转移,使佛山陶瓷产业由**初的生产环节逐步向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研发经济以及物流经济阶段发展,“转型”成为主旋律。

至2011年,在本报对佛山陶瓷调查的数据可知,彼时,佛山陶瓷经过3次转移,已经关停或外迁陶企近300家,仅剩陶企65家,生产线388条(不含西瓦)。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佛山的“陶瓷产业总部”的地位越来越坚固,虽然生产厂家越来越少,但是这里汇聚的陶瓷企业及品牌却是激增。

但在这转型升级中,作为被严格控制的生产环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对于佛山陶瓷生产型企业来说,“环保”就成了高悬其头顶、且越来越近的“利刃”。

于是,当时间的脚步行至2014年,在环保与城市规划以及市场环境变化挤压下,佛山陶瓷生产型企业缩减至47家,生产线331条(不含西瓦)。其中,尤以禅城区受到的冲击**大,3年间,该区的数家企业外迁或倒闭。

禅城区:禁建建陶生产线

尤其是当2014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严格的环保整顿”掀起环保风暴时,禅城区的一些陶瓷工厂因承受不起环保整治的巨额成本,选择外迁或改做仓库,仅有一些设备较新、实力较强、品牌**度较高的企业选择深化改造治理。

其中,原本位于禅城区石湾的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以及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分别外迁至佛山三水区与河源市,佛山市居之美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欧宇陶瓷有限公司等本地工厂已改做仓库……剩下的14家企业基本完成深化治理并进入调试阶段。

佛山市金环球陶瓷有限公司则是“基本完成深化治理并进入调试阶段”14家陶企的其中一员。为达到要求,该区陶瓷企业基本全部改用天然气

另据相关人士透露,在未来,石湾陶都地区或将会把所有的陶瓷工厂搬迁至郊外,只保留工艺品的制作与生产。石湾将会以营销总部与旅游景点为主要发展方式,作为提高当地文化产业以及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举措。

此外,佛山市相关政策表明,佛山的传统陶瓷项目建设将会受到严格控制。其中,禅城区不能再新建、扩建建筑陶瓷(包括陶瓷抛光)生产线。这意味着在未来,禅城区的陶瓷工厂若想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就只能选择外迁扩张。

南海区:环保要求严格

经过几年的连续整治,南海区只保留了10余家环保合格、产能较高的陶瓷企业。目前,全区保留的十余家陶瓷企业全部集中在南海西樵和官窑两地。

传统陶瓷行业发展到今天,环保指标成为重要的生死线。一些难以承受环保压力的企业,或者依旧停留在产能低、消耗大、污染高的旧式发展模式,必然遭到淘汰。过去几年,佛山一直进行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关停和转移了一批陶瓷企业,南海区对保留的陶企有着严格的环保要求。

为了全面实现清洁生产,南海区已经开展环保在线监控、废气管道集中等工作。环保部门在陶瓷厂内设置“烟气探头”,每个烟囱位置插一个探头,连接到企业在线监控房,数据时时传送到环保局的信息中心,实施24小时废水废气在线监控。

三水区:严控陶企数量,组建联盟共发展

作为较早发展陶瓷产业的地区,三水区陶瓷产业经过迅猛发展,企业数量与产能逐渐稳定,**品牌企业积聚,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多年的积累也使得三水陶瓷产业的陶瓷配件、色釉料、机械装备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陶瓷供应体系。

有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起国内大多数产区,三水陶瓷产业产品结构在目前全国各产区中结构是较为合理的。而近年来,随着环保力度日益加大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三水陶瓷产业和其它地区一样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据了解,自2000年左右,欧神诺、博德精工、欧文莱等**陶瓷企业先后入驻三水区,随后又吸引一大批陶瓷企业前来入驻,奠定了三水陶瓷产业的基础。调查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三水区拥有陶瓷生产企业16家,生产线111条。

在陶瓷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三水开始全面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措施。淘汰落后生产线,对于现存的陶瓷企业,通过推动清洁生产、推广节能技术、加大技改投入等方式,让陶瓷企业逐步走出从粗放型发展模式。

“从前几年开始,三水就开始严格把控新增陶瓷企业上线数量,同时对产能也提出要求。”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到,目前新的陶瓷企业审批难以通过,原有的企业在引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进行调整时,生产线的产能也不能随意增加,因此大多数企业仅是把原有的旧窑炉合并成新的窑炉,并未扩建新的生产线。此外,当地还通过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

清远市:“清远现象”到“清远转型”

近年来,随着佛山建陶产业的大规模转移、外迁,清远市以其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便利的交通、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等优势,已经成了佛山建陶企业在佛山以外的**大规模聚集地之一。

发展到目前,清远市共有40余家建陶企业,其中90%以上的企业聚集在清城区源潭镇的清远建材陶瓷工业城和清新区禾云镇的云龙陶瓷基地【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已经形成了陶瓷产业集群。

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

2008年12月30日,由佛山和清远共建的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与其他5市的竞争中胜出,获得5亿元的广东省第二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创建成为3个获批第二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中的一员。2009年2月6日,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园经省政府批准并确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园。

2009年3月20日,占地10000多亩的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暨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当天,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黄华华向工业园授予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牌匾,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江也向工业园授予了“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牌匾。时至今日,共有16家规模企业、50余条生产线聚集在此地,产业集权效应明显。

事实上,清远市从“全国三大陶瓷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到“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早在2002年便已向佛山陶瓷张开了宽广的胸怀。2002年,清远市并在其辖区内的清城区源潭镇建起了全市**个工业园——清城区源潭镇清远建材陶瓷工业城。发展到今天,东鹏陶瓷、唯美陶瓷、宏宇陶瓷、欧雅陶瓷、蒙娜丽莎陶瓷、新中源陶瓷等国内建陶行业的代表企业均在此落户发展,同样形成了上规模的陶瓷产业集群,而源潭陶瓷工业城也已经成为泛佛山陶瓷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2年至今,历经十余年的沉浮发展,建陶产业已逐渐成为清远的支柱产业。业内也早在几年前就对清远承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并取得良好成绩做出如此评价:在广东省政府一直大力推进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省内山区和两翼转移的过程中,清远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样板。而清远因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而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业内甚至将其称之为“清远现象”。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但事实上,对于清远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建陶产业,外界一直褒贬不一。

有关人士认为,伴随“清远现象”出现的是土地、能源、适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压力增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迫切,环境破坏严重、环境保护工作欠账较多等一些列负面问题。

实际上,即便在清远当地,民众对陶瓷产业的态度也不一。发展之初,清远人对陶瓷产业充满期待。然而,随着陶瓷产业在清远的不断发展,高耗能、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不论是清远官方还是民间都急迫要求陶瓷业转变发展方式。

一面是民众抱怨陶瓷产业“把环境搞坏了”、“青山绿水变成了乌烟瘴气”;即便当初对陶瓷产业抱以极大热情的政府也开始认为陶瓷产业“对当地财税贡献与其对当地资源的巨大消耗不成正比”。

如此种种问题,无不倒逼着清远陶瓷产业谋求转型升级。

2008年起,清城区便不再引进新的陶瓷企业,把重点工作放在完善已落户企业的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除“量”的严控外,政府加大行政杠杆的倒逼作用,加强对企业规范生产的检查,提高企业的排放标准,使得企业此前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下大力气改善生产工艺以应对新的要求。

此外,清远市政府还制定相关政策,对陶企生产流程及工艺进行再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撒漏污染;引导企业在清远建立营销总部,提高陶瓷产品在清远的附加值;在生产领域,大力推动“煤改气”工程,并要求到2015年3月底前,清城区源潭陶瓷城工业城、清新区云龙工业园内的陶瓷企业要全部使用天然气……

对于清远不断出台、施行的一系列“陶瓷新政”,业内给予了认可。业内人士认为,清远的陶瓷产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不再是以生产规模取胜的时代,环保、节能、高端技术、高附加值才是陶企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江门市:已经形成产业规模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扫码阅读《29岁的女孩,一年4亿,看他如何做销售?》的精彩内容!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 

江门市恩平境内蕴藏丰富的陶瓷泥、高岭土资源,因此恩平陶瓷产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略具规模。2006年前后,恩平市沿325国道、开阳高速公路边规划建设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目前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基地)已引进十多家大型陶瓷企业,百强陶瓷、嘉俊陶瓷、新锦成陶瓷等大型企业即落户于此。

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园中园”模式整体引进的佛山机械装备制造组团项目数十个,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规模。陶瓷产品全业务链服务提供商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恩平园区内。短短几年时间,随着基础建设和产业配套完善,园区实现从无到有,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型升级。

随广东恩平陶瓷生产园区的发展壮大,这里不仅成为商贾施展拳脚的投资福地,也逐渐成为恩平市改变落后工业格局,做大实体经济总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航母”,承载着恩平工业格局转变的新希望。

河源市:环保要求严厉,严控产业规模

河源市是粤东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白泥资源较为丰富。从2001年前后开始,河源市陆续吸引了佛山陶瓷企业投资建厂,后来又承接了部分佛山陶瓷企业的转移。河源市的陶企分布在东源县和源城区两地。

目前进驻河源市的6家企业是鹰牌陶瓷、恒福陶瓷、罗曼缔克实业、道格拉斯陶瓷、贝嘉利陶瓷以及新中源集团的广东高微晶科技有限公司。总体而言,河源境内的陶企品牌**度高,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但单条生产线产能不大,日产能均在1万平方米上下。这与当地的政策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河源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当地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保要求高,对陶瓷产业的发展控制严格,要求陶瓷生产企业在生产设备配置以及排污控制等方面实行较高标准。

肇庆市:市场倒逼企业转型提升

肇庆作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型的重要基地,在2003年前后陶瓷产业开始陆续在肇庆各地建成投产,2011年前后肇庆陶瓷产业体系基本成型,时至今日在国内各产区掀起不同程度的改线潮之下,肇庆产区仍基本保持了原有的产品结构。

在近年来陶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终端需求持续不够旺盛的背景下,肇庆产区陶瓷企业纷纷开始了自我提升之路。

金利镇:11年建陶发展史,集聚13家陶企

2003年,金利镇开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规模发展陶瓷产业。当年,总投资43亿元的金陶工业园正开门迎宾,引进陶瓷及相关配套产业20家。该园区交通便利,河运发达,到目前,园区共聚集中恒、特高特、欧雅、来德利等13家建陶企业。

2006年,随着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国家新一轮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高要市重新对金陶园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成功收回整合原用于发展陶瓷产业用地5300多亩,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原来单一的陶瓷产业基地调整为以不锈钢制品、机械装备、新型建材和港口物流为主导的综合园区,并更名为“金淘工业园”。

近年来,肇庆这座曾经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制造业,环保问题凸显。出于对环境治理的考虑,压缩产能、窑炉整改、严控排放标准等针对建陶产业的综合治理被提上议程,环保正成为该园区当前**大的挑战之一。

白土镇:产品结构趋于稳定

作为肇庆高要市三大建筑陶瓷工业基地之一,白土镇大部分陶瓷企业均位于宋隆工业园内,产品类型主要以抛光砖、耐磨砖、瓷片为主。

白土镇自2003年率先承接了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将军陶瓷公司项目至2011年,陶瓷产业基本形成了如今的局面。与国内新兴产区新建生产线产能纪录被不断刷新截然不同的是,作为广东陶瓷的传统生产基地之一,白土镇的陶瓷企业从2011年至今,企业的生产规模并几乎没有扩张,产品结构也保持了数年前的模式。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都以稳为主,并不会随意转产,生产线产量也控制得较为严格,主要还是想将产品品质控制在**优,在企业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白土镇陶瓷企业目前几乎没有扩建线的计划。

广宁县:以砖坯生产为主

作为广东省内**新锐的建筑陶瓷产区之一,肇庆广宁县的太和环保建材基地的5家陶瓷企业均在2010~2011年内投产,每条生产线产能规模均约为2万平方米。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基地内的企业除了富强陶瓷生产线由抛光砖改为瓷片线之外,其余4家企业生产线均仍在生产抛光砖,尤为需要指出的是,从本基地内的企业入驻之日起,就以生产抛光砖砖坯为主,至今仍在生产抛光砖的企业仍以砖坯生产为主。

云浮市:品牌**度有待提升

云浮市70%的陶瓷企业集中在新兴县的稔村镇和水台镇。

21世纪初,新兴县水台镇和稔村镇工业水平较落后。2007年起,恰逢珠三角产业转移,借“双转移”的东风,水台镇和稔村镇作为新兴县**靠近珠三角的两个镇,地理位置优越,人均土地拥有量较多,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渐渐形成了大批陶瓷产业转移基地。

刚开始,新兴县的陶瓷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的产品以抛光砖砖坯为主,需到佛山再加工销售,处于整个陶瓷产业链利润链条的下游,盈利能力不强。而且陶企的技术有待升级,严重制约了陶瓷产业优化提升发展。

为了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产销一体,许多陶企投入了几百万元配备大吨位的压机,力求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陶企还建立了抛光线,完善生产流程,开始在周边市场销售。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兴县的陶瓷企业数量增加到16家,部分陶企规划建设了瓷片、仿古砖和全抛釉生产线,丰富了产品结构。

为了更好地服务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也积极提供服务,经常到工厂协调和调研,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新兴县承接的陶瓷产业沿袭了佛山模式,的确存在一定的粉尘污染大、土地占有量大、高耗能等问题。政府已经从生产工艺、环境排放、税收调节等方面着手,提高陶企科技水平,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排。据了解,目前在新兴落户的陶瓷厂都是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要求的,环保局每个月也会到所有的厂房检查环保设施。基本的环保设施配备后,环保局还根据每个工厂的实际情况,指导补充安装脱硫、脱氮设备。

另一方面,虽然新兴县的陶企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品牌影响力较小,销售情况还不理想,大部分的产能都是为品牌企业进行贴牌生产。新兴县的陶企需要进行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品牌**度,从而带动销售市场的发展。

除了新兴县外,云浮市的其他陶企分步在云城区、罗定市、郁南县和云安县。目前,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有待提升。【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扫码阅读《29岁的女孩,一年4亿,看他如何做销售?》的精彩内容!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