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室界·生活”为主题的100°终端系列活动在昆明举办,活动现场进行了题为“携亿万级陶瓷产业与设计师真诚对话———为设计师拓展空间,为陶瓷产业谋划出路”的高峰论坛。对话嘉宾云南巨邦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尤伟、昆明速写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伟成、紫苹果装饰集团首席设计师罗永瑞、云南东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谭伟、云南树风教育集团室内设计概论讲师宋凤,他们分别代表经销商、设计师工作室、设计师以及装饰企业进行跨界对话,围绕昆明设计界的现状、装饰市场的特点以及设计师个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设计师感慨自己的**次
田晓草:今天上台的都是年轻的设计师,我刚才也提到年轻的设计师是我们的未来,我想问一下你们接到的**个项目是因为什么感到兴奋?
赖伟成:我是2010年从业,学的是雕塑,但是自己做了一个调查,发现雕塑的工资没有设计高,后来我就挺没原则的改行了。我做**个项目的心情比较紧张,刚进公司,公司的领导就说,作为设计师,一生会设计很多房子,但是我们的客户他一辈子有可能就是一两套房,如果我们设计不好或者因为我们不专业,业主就被坑了。我听了之后压力特别大,因为我所做的关系到别人的幸福。当时我就不敢做设计了,后来我跟我领导说,我先学两年再做设计吧,然后在公司就画了无数的图纸,跑了无数的工地,后来感觉自己可以了。因为我们设计师如果有一点点失误,特别是现在我们做的酒店,如果一个房间有失误,可能会导致300个房间出问题,有可能是我们手臂一挥,几十万有没有了。我们抱着这种诚惶诚恐的心态去积累了两年,后来我尝试做了一个60平方米的小家装,客户是香港的,做完之后还给了我一千块钱的港币,证明他非常满意。所以说做设计的**单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谭伟:我参加**份工作,是在云南华丰集团旗下的一家装饰公司。前三年做过构件,第四年一直从事家装行业,总共做了7年的设计。
在我看来,设计能力的高低,在于做一套作品时是否全力以赴,你做得作品越多,成长的就越明显。当达到100套作品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当你作品达到500套以后,你就成为娴熟的设计师了;超过3000的会成为大师级别。
我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但是我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不管今天从事什么行业,将来你想成为**的设计师,还是像我一样去转型,成为企业家。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每一条路都有很多辛酸故事,经历的多了,才能练就出来,让你真正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设计师。
罗永瑞:对新设计师来说,他面对**个项目,**该想到的是成交,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促成成交,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可以去跟一些老设计师和一些独立设计师沟通。实际上,在设计师这个行业,我们发现很多比较正统的装饰企业在评定设计师级别的时候,和医院是比较相似的,也分主任、副主任、助理之类的级别。不同级别的设计师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以,只要我们能把客户的需求解决,站在客户的生活习惯来解决居家所有的问题,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设计师拿返点
终究是条不归路
田晓草:陶城报社每年都会带一些行业人士去国外,跟国外的厂家、设计师交流。有设计师提到,中国的年轻设计师是很幸福的,但是不懂珍惜,因为国外的都是修修补补的项目,没有项目可以做了,但是中国还有很多的机会,年轻设计师可能刚毕业就可以拿到新项目做,谭总跟赖总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中国的设计师做设计也是战战兢兢的。但设计师是有个隐形收入的?这个隐形收入就是服务费。大家提起收取材料费都三缄其口、避而不谈。因为“设计单”都是不少材料商的重要业务来源,而通过推荐客户从材料商处获取金钱利益,也成为部分设计师的“另类收入”。那么,怎么样不收设计费,收设计费的转变是怎么转变的?
赖伟成:关于材料费,我们真的**敢说,我们跟材料商真没提过,但是偶尔过节包个红包也不介意的,因为我们更希望是良性的,因为赚钱一定要赚在明处,但是如何跟材料上找到一个平衡的点是**好的。我曾经见过很多材料商是很牛的,开很牛的跑车到我公司门口一停,然后他跟我谈,他说我们4:6开,我40%吗?他说“不是,你60%。”这种都有,所以其实我很害怕。我说怎么会这么夸张,我很淡定问,你们公司每平方米的报价是多少?他说1500到3000左右,我终于知道我的60%是怎么来的了。后来也合作不成,因为我有自己的观点。
我跟谭总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怎样都不能损害客户的利益。这也是设计师和材料商互动的关键,我觉得在座的设计师一定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和共鸣,但是怎样做到不伤害客户的利益?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谭伟:我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路走过来,经营公司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了,因为我们自己采购,长期合作。但是只能说我做设计师生涯过程当中有过这种现象,没有这么高,**高的时候可以给到40个点,我觉得已经很夸张了,因为现在做生意来看,你能把企业做到40个点的毛利已经很厉害了。所以他直接开口给到40个点,这样的情况是有的。
我曾经思考过,究竟是走一条要返点的路,还是不要返点、一心一意做企业?我迷失过,但**后我觉得还是走一条光明一点的路比较好,所以我选择了不拿返点,真的很多材料商给我拿返点我告诉他不要,有些时候他们过意不去,给我办一张卡,我说我真不要卡。我曾经也帮我的客户选一些跟公司无关的材料,比如说壁纸、软包、灯具,公司是没有的,因为我做这些材料,客户选择的时候柔性很大,每次买少则5、6万,多则10多万,那种材料商还是回头来,我把返点给你,我说真的不要,他悄悄跟我说“客户也不在”,我说真的不要,他就觉得很奇怪。
我把自己还是看得很重要的,我给自己定位很高。如果我拿了,其实我心里都很虚。我觉得我将来的前途远远不止拿一点返点。我将来的企业一定要做到世界500强,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我也希望每个人像我一样,能把自己放大,多一点我这样的想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尤伟:我们在全国各地定的价格已经比较合理,但是我们要保证双方都有利润,才能做下去,之前我们也发现很多跟客户把价格谈得很低了,然后设计师还要“抽水”,这种情况比较多,怎么办?我问他会不会亏本,不会亏本就先做了再说。但是这肯定是我们双方都不能接受的,因为做生意我还是讲求要共赢的,“我赚得多、你赚得少”是不会长久的,我更想要的是长久做下去,以后资源互相共享,这样比利润高还重要。
罗永瑞:就服务费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我们要兼顾到客户的、公司的、还有自己的利益,三方都获利是**好的。这个平衡取决于企业有什么样的机制和制度。就像我们企业的法律一样,有法可依,大家在这个法制下面玩得很开心,就可以了,如果单方面的开心而其他方面不开心,就会损害到一方或几方的利益。
就像我们做设计,服务一些中高端客户,在选择很多材料的时候,会要求一定是明码标价,然后是合理正常的折扣,这种商家我们才合作,因为合作有一个好处,客户不会穿帮,对不对?公司也对得起客户,这是必须的。如果同样的产品,你标这个价,我标那个价,就会出问题。
昆明大的材料商都在做标价体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差距,特别对中小型的材料企业。我觉得这样合作会给自己、客户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会让客户不信任。
设计就是技术创新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扫码阅读《局长和两个美女秘书的秘密,体会超深》的精彩内容!九正陶瓷网交流群:80123558】
田晓草:刚才大家谈这是一种合作模式,另外一点,设计师跟材料厂家的合作,可以合作开发新材料,开发出来的材料可能属于比较尖端的,所以后来在市场上卖得也不是太好,想问一下各位设计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参与到材料的创作过程中呢?
宋凤:其实我觉得设计师可以参与到材料的创作中,比如说瓷砖,单纯的生产瓷砖可能满足不了设计师的要求,这时候我们的设计师可以把他们的新颖想法反馈给厂家,让厂家为我们生产,这种是可以做到的。
赖伟成:今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未来的设计会两极分化,一个像谭总这种做企业的,还有像我们这种专业做设计的,以后要么就是很标准,很量化,这种企业也可以生存。另外,高端定制的前景也会非常好。
有一个权威的公司做过调查,未来的材料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说高端部分,有可能是不确定的,就是我材料贴在这里,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季节,能够有不同的质感,未来的材料要么特别的自然,要么会有很多变化,那这种材料,能定制吗?
王常德:作为材料的生产厂家,我刚才前面发言已经讲到了,设计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设计师的很多理念,很多需求也都是我们的开发理念。这么多年来,嘉俊陶瓷一直在研究怎么样满足设计师的需求。大家也知道,不光是陶瓷了,所有的材料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向个性化的方向去发展的。马云**近火了,他都说过,未来的企业可能要向小微化发展。所谓小微化就是个性化发展,大家共同需求的这种企业会越来越少。
人们的着装也好,酒店的装修也好,个性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瓷砖也是一样。中国的设计师喜欢什么?喜欢玉、石材,这就带领陶瓷的生产和研发企业开始向玉石方面发展,但是大家看会场展示的嘉俊陶瓷的产品像不像玉石?未来的产品是不是随着光学的变化而变化呢?我想是没问题的。我觉得这已经不是高科技的产品了,已经可以做发光材料了。怎么运用到陶瓷产品上,关键是需求量有多大,作为材料厂商来说,产业化对企业的发展来讲必须进行批量化的生产。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满足设计师一部分的需求,我们成立一个小作坊,满足你需求特别个性的产品是没问题的,但是可能价格是昂贵的。我想设计师跟企业在这个方面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哪一类设计师才有饭吃? 田晓草:刚刚我们微信平台提的问题很多所有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未来属于哪一类型的设计师?谭总先吧。说直白一点,未来的哪一类设计师才有饭吃?
谭伟:我认为,未来毕竟是商业社会,还是以赚钱为目的。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为落脚点的设计师会成为主流。但是,还有一些设计师是走自己的路线,就需要做到大师级别。大家看到有很多这样的设计师,就像明星一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成名的路会很艰难,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做得到,不会成为一个主流。
我觉得主流的设计师还是一群上班族,以做业绩为主,成为营销型的设计师。
赖伟成:我可能恰恰相反,因为到我们这个阶段,我们的眼睛、手、感觉,都被开发了。但是有一个地方是可以无限开发,这就是大脑,以后的设计肯定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一种感觉,以后的人要求越来越高,就是刚才我说的两极分化,要么专做私人定制,靠我们这一帮设计师来完成;要么靠企业,实现量化,就可以定标准化。
我已经看到这种趋势了。在技术的推动下,每个人都可以宣传自己,设计师的时代已经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