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居然之家重庆涪陵店开业,这是居然之家迅速扩张的第105家分店。反观国际**家居零售品牌宜家,自1998年进驻中国市场之后,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其第21家门店刚敲定冰城。105与21,单看这两个数字,105数字传达的意思是宜家规模不如居然之家,可事实却相反:宜家,妇孺皆知;居然之家,则鲜为人知,更多的是被业内所熟知。
那么,对于所有品牌来说,到底是抢地盘重要,还是练内功重要?店铺数量多多益善呢?还是弊大于利?下面,就让宜家来告诉我们答案!
宜家1998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可宜家的渠道策略却与居然之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截止2014年宜家在中国大陆仅仅开了21家门店。
这其中固然有大型家居卖场开店成本较高的原因,但这并不是核心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宜家本身的营销策略决定了其价值成长的模式。
宜家是一个特殊的品牌,其极少在广告传播上投入费用,其营销的主要手段就是口碑传播,通过品牌理念的逐步渗透形成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而这样的经营方式就决定了宜家的每一个门店,都必须有拉开竞争对手十里地甚至百里地的价值深度。
开门店?宜家是开教堂!
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
“宜家门店就是这种宜家品牌宗教的教会,分布于全球的两百多个宜家商场就是散布在各处的教堂,宜家的员工就是这种品牌宗教的神职人员,在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价值熏陶后,他们把一套生活态度、价值格调传达给教民,那些每年3亿多进入宜家的顾客。
宜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同样执行并支撑了这一策略,与在欧美的低价、美观、耐用定位不同,宜家进入中国时售卖的目标客户就是中高端人群,售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时至今日,凡是购买宜家的人群,多多少少还会被冠以“小资”的帽子。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渠道贵精而不贵多也就自然成为了宜家的选择。
看看宜家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感动吧,无处不在的铅笔和折尺,一目了然的指示方式,指引化的购买区域划分,宽敞明亮的空间,整齐有序的货架,当然还有那神奇的餐厅,一切的一切,构成了宜家**的**无二的用户体验。在这里卖的不仅是桌椅沙发,更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期许。
宜家不想走规模成长的路子,宜家也不能走规模成长的路子。宜家所走的路线是使每一块已经占领的空间里的空气都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宜家宗教的气息,这就是极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