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夹江陶瓷转型,从转变观念开始

来源:陶瓷信息 发布日期:2014-11-10 09:30:32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无论是“三山一海夹两江”,还是“三东一西”,在我国建陶产业的版图之中,夹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名声斐然。

无论是“三山一海夹两江”,还是“三东一西”,在我国建陶产业的版图之中,夹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名声斐然。

在本世纪,这个因“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而得名的“中国西部瓷都”,建陶产业的综合实力长期高居“全国四甲”,并形成拥有8万名从业人员的完整产业链和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为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劳务输入县。

夹江的老一辈陶瓷人很容易清晰地回忆起过去的辉煌:“我们的产品曾一度卖到东三省、北京、上海甚至是广东,还远销海外。”

但如今,说起夹江陶瓷,不乏扼腕叹息。

“大量市场已丢失,大部分夹江陶企只能退守四川和重庆,仅有少量企业能够以专卖店模式游刃于西北、西南,而诸如抛光砖等部分产品还面临‘不能出川’的窘境。”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和夹江企业聊天,他们中的多数将此归咎于“夹江原有优势条件的丧失”:夹江境内优质原料匮乏,生产成本高企,原有天然气优势、人工成本优势亦已消失。在产业转移后大肆兴起的新兴产区的凌厉攻势下,只能节节败退。

不过,在少数人看来,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根本原因是竞争对手强大了,而夹江却进步缓慢”——在这些年的发展之中,夹江陶瓷的规模和体量增加明显,但在产品档次提升、品牌建设、营销模式升级等方面却发展滞后。

值得玩味的是,在产能过剩、房地产萧条,继而引发陶瓷砖市场急转而下的2014年,夹江陶瓷内部经历了残酷的价格战,部分产品价格跌幅接近30%。

有夹江陶企的决策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市场之冷淡,更在于夹江内部盲目跟风程度之严重。

在夹江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企业对外产区的新产品、新模式漠不关心,对企业发展方向亦很少思考与探索,时刻在研究与琢磨产区内哪家企业赚钱、哪款产品利润高,然后毫无创新地去如法炮制。”

殊不知,待炮制成功之时,在大量企业的杀入之下,同质化与价格战随之而来,畅销也变成了滞销。

明珠陶瓷是夹江为数不多、敢于做出变革与创新的企业之一,正在走出一条全新的产品创新之路。日前,明珠董事长胡洪容拿着厚厚一沓产品专利证书对记者说,“跟风太厉害了,只能通过专利产品,自建法律途径上的保护壁垒。”在胡洪容看来,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下,夹江企业必须立足长远,通过模式创新、营销策略创新,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而这一切均以优质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前提。

经多方证实,明珠陶瓷今年的产品价格依旧坚挺。

这说明,勇于颠覆、大胆创新,或许能够收获意外的效果,并将企业发展引入坦途。

变则通、通则达,夹江陶瓷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转型艰难,难在**步的跨越,始于思想观念的解放。

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荒说,尽管夹江陶瓷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效益未能得到较好发挥,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这一说法得到了夹江一批优秀企业家的认同。“夹江面临的问题,是企业营销模式的传统与单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意识的薄弱,是管理模式的粗放以及对团队打造的忽视……”

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本在于变革与创新,在于企业家思想观念的解放。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行业生态如何脆弱与恶化,仍会有20%的优秀企业能够勇立潮头、乘风破浪,并在优胜劣汰中愈挫愈勇。

很多时候,外部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家企业的强弱与走势。杭州诺贝尔陶瓷在人工成本高企、原料匮乏、环保重压、产业配套不足等多方劣势之下,依旧能够发展为行业**。

即便是与夹江同处四川、偏居西部一隅全友家居帝王洁具亦能够破茧成蝶,成长为耳熟能详的全国性**家居建材品牌。

事实上, 夹江陶瓷的发展优势仍旧突出。这里有远远宽松于广东、山东、甚至是江西的环保政策以及大大强于上述产区的政府扶持力度。

夹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夹江陶瓷正处于新起点、新定位的新一轮发展时期,政府将本着“规划更好、定位更清、扶持更大、服务更优”的原则,为产业的转型提升,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

同时,偏居西部一隅的夹江,还坐拥西北、西南两大前景广阔的待开发市场,这片区域内,除夹江,几乎无上规模的建陶产业集群。

夹江,一个有着扎实产业基础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传统产区,转型大幕已徐徐拉开,借势崛起,成为夹江陶企求大图强之新机遇。

而转变思想观念,以开放之眼光、包容之心态、变革与创新之胆魄开拓进取,深化内功,进行品牌建设、渠道深化以及产品结构优化、附加值提升,是为转型之关键。

自身强大了,何忧市场空间之狭窄、竞争之惨烈!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