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敬老文化”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敬老月”活动,9月23日在北京启动,活动从10月1日持续至10月31日。今年恰逢“敬老月”活动开展五周年,全国老龄委要求把开展“敬老月”活动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今年10月2日是法定的第二个老年节,自 2013年10月16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已将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纳入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已于日前下拨22.2亿元资金,由地方统筹用于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民生商贸服务业、市场监管、市场监测等公益性服务业发展。财政部表示,此举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
今年7月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投入,都给家居行业带来利好消息。
2013年本报版发表了《打造“居家养老安全装修”参照系 好参谋工长俱乐部开展敬老优惠活动,探索养老住宅装修新路子》一文。随后,一个居家养老的样板房开始装修,2014年“趁着明白装修一套养老房”,“二手旧房如何改造成养老房?”,“每平米花费2200元装出一套养老房,值!”对样板房的三次采访报道,分别在本报发表。这四篇报道发表后,好参谋工长俱乐部通过与北京广播电台的合作,对居家养老的概念和具体注意事项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总监许国柱告诉记者,年初开始,好参谋就在原有的家装课堂中,增加了很多关于居家养老装修的具体内容,来听课的老年人都振奋了:从来也不知道这样具体的内容呢!3月份是装修的旺季,自从增加了针对居家养老如何装修的内容后,来听课的老年人逐步增多,为此,好参谋又适时增加了一些适应老年人需要的主材。经过几个月的宣传。在今年第二个旺季来临之时,原来几百人参加的家装大课堂,一下子增加到上千人,有的老年人因为记性不好,还会反复四五次来听。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3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7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常住老年人口 292.8万。老年人口正以每天400人左右、每年15万人左右的规模和年均6%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00万,2020年将超过400万。
很多二手房的装修会以老年人为主,而且多数都是两位高龄老人互相照顾的状况,安防、看病、购物等成为关注点。许国柱对记者说,3月—6月、9月—11 月,通过各种活动的宣传,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概念逐渐有了认识,从**初的要求实用、省钱装修,到直接提出要防滑地砖,无障碍地面,楼道和卫生间等处安装扶手,从仅仅要求防跌倒,到接通智能化设备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需求。而且,从过去的七八十岁才关注居家养老问题,已经降低到60岁,甚至50岁的低龄老人。通过每月的家装大课堂讲课,居家养老样板间的参观,让老年人不仅获得了听课的理论知识,还看到的生活中的真情实景。过去,老年人装修提不出多少具体想法,现在已经能提出特别到位的想法。有的老人说,虽然我们还没半身不遂,也要现在就把楼道装上防滑扶手,天气不好的时候可以在家锻炼锻炼,万一生病或者做手术后回家,都能用上,别到时弄个措手不及。
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许国柱告诉记者,居家养老基础装修所用的材料市场上都能找到,需要的是在设计上的用心,虽然很多材料并没有打出老年人**字样,但都很容易买到。年过半百的许国柱,自己的父母也都超过85岁了,如何通过装修或者局部改造,作为儿子,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亲身体会到推而广之造福于社会,这也正是好参谋担负的社会责任。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许国柱也发现了基础装修后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适老家具少,行走工具款式不全,跌倒监控器和安防没有技术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还是难以完成的。
中国家具协会秘书长张冰冰认为,居家养老是一种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带来对家具和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迟早会形成一个消费市场。目前,进入老年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子女多、收入低的普通人,对家具产品刚性需求还不足以形成庞大的市场。但随着50后、60后的逐渐进入老年,这部分人中独生子女多,本身对智能化产品的使用已成习惯,很多都有了消费养老的观念,他们的居家养老观念,会更重视家具和装修基础设施的适老性。同时,国家政策鼓励下兴建的养老机构,不仅需要配套适老家具,也需要办公家具企业推出一些公共设施家具的配套。这就是养老家具未来的市场前景。作者:许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