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扩至全国、新增免税跨境服务类别,到工商部门对企业年报由事前监管改为事后抽查……10月起,一系列税收和政府监管改革政策开始实施。此前,国家已将这一轮新政风暴的目的锁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健康繁荣,可业内普遍认为,政策组合拳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还要看是否激发出作为“草根阶层”的中小企业的活力。
放宽:
税收利好政策扎堆推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海关总署9月初联合发布的通知,从10月1日起,现行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试点的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到全国统一实施。对融资租赁企业、金融租赁公司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给境外承租人且租赁期限在五年(含)以上,并向海关报关后实际离境的货物,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
此外,10月1日起,修订后的《营改增跨境应税服务增值税免税管理办法》实施,按照新修订后的政策,免税跨境服务类别中补充了邮政业服务、收派服务、电信业服务等行业。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分析,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扩展到全国,是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之一,也是政策在局部试验取得好的效果后在全国实现“普惠”,而新增免税跨境服务类别是营改增的配套政策之一,这两项政策的重点都是减免税费,减少企业财务上的压力,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做大做强。
收紧:
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国务院此前公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今后每年1月1日-6月30日,企业须向工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未如期公示或信息不实将入“黑名单”,政府采购将对“黑名单”企业实施限制或禁入。这表明,实行多年的年检制度被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所取代。同时,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年度报告将不再进行事前审查,而是开展事后抽查。
国家工商总局外资局局长马夫认为,《条例》构建了一个加强政府、公众对市场主体的事中和事后监管的整体制度设计。“企业信息公示后社会各方面都会知道,企业要注意自己在市场的形象,所以会产生自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以前企业为了应对政府的各种检查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年度报告不再进行事前审查,而是开展事后抽查,体现了政府监管方式的重大改革。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信息公示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方式,“黑名单”制度可以提高失信企业的违约成本。
刺激:
需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在陈及看来,10月开始实施的这些政策,无论是减免税费还是设立“黑名单”,有一个统一的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健康繁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0日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要想让市场发展得更加繁荣,**重要的是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而税负重、贷款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两座大山”。“现在中央的减税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越来越多,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近年来,中央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但实际上,仍有不少小微企业反映,拿到贷款难于上青天。对此,李锦建议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作为金融机构的考核指标之一。
但陈及指出,创业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担保能力弱、盈利性差,银行不愿意贷款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正常行为,政府应当建立对小微企业的考核标准机制,为有前景的小微企业提供政府担保,以此来保障它们获得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