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是指在物料方面计划和控制管理的协调活动。
班组物料管理,是陶瓷企业班组生产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班组物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减少物料库存,提高现金流。通常来讲,班组物料管理重在现场管理、物料计划与控制、物料备用等几个方面抓起。
1.班组物料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误区
在陶瓷企业生产管理中,通常我们的物料管理会产生一个误区,就是各车间,乃至班组都会有自己的物料储备仓库,所储存的物料,大于正常所需的物料存量。这样,很容易造成积压物料过多,库存压力增大,流动资金占用过多,现场管理混乱等现象。
误区一:班组(车间)“堆积如山”的仓库
陶瓷制造型企业的物料仓库,不光是指五金仓,或者纸箱仓,也包括成品仓。而车间也会有自己的仓库,并以班组为单位划分。班组仓库较多是以五金、零配件为主的物料存储。造成堆积如山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种因素:一是没有计划导致请购物料高于实际需求量;二是没有成本管理意识导致的随意性需求。上述两种因素,直接反映出班组在物料管理上的不足。例如,原料车间要改造喷雾塔,除了主要机械是设备供应商直接供应外,一些五金辅料,角铁槽钢等,都需要自行设计安装。车间在请购的时候,大多会超额申请请购。留有余地,为了方便或者满足改造时的备料。长此以往,车间的物料储存就会越来越多积压多余的辅料,并堆积如山。**直观的效果就是:丢了可惜,不丢,一天比一天积压起来。渐渐地,对班组(车间)的仓库管理,出现积压物料过多,场地不够用,或者四处丢弃,导致现场零乱不堪。
误区二:“不以为然”的仓储管理
这里所指的“不以为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管理态度。陶瓷制造企业的班组(车间)物料管理,一直以来,缺乏科学的系统地管理。班组(车间)的物料管理,许多企业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一味满足现场生产物料的需求,盲目采购,盲目储存。更多时候,这种请购和存储,都是在需求的基础上增量,从而导致库存不断积压,不断囤积。时间越长,班组物料仓就会越显得不够使用。随着多余物料的不断加多,就会直接影响到存储管理的效果。任意放置,散落,直接造成了不良物料的积压形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以为然”的心态。以某陶瓷企业为例:该公司有九条生产线,大小仓库十六个,包括公司仓库管理部门的五金仓库、纸箱仓库及成品仓库,各车间分别都有五金仓库约十三个。通过盘点,除仓库管理部门的五金仓存储外,车间十三个五金仓库累计存储的五金配件达五百八十多万元,占五金存储额的61%。事实上,五金仓库的存储,完全可以满足各车间生产五金配件的供应。若将五百八十多万元投入到生产制造,将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产生的价值将更大。
误区三:照单“收货”式的管理
陶瓷生产企业班组物料管理,从管理权限与职责来讲、班组长在物料管理上,没有决定权。车间的物料请购,领用大多企业都是有车间主任来完成这一管理动作。班组长只能按照上级的意图来完成物料的存储与管理任务。因此,在班组物料管理中,班组长充其量是照单“收货”式的管理。遇到由于物料存储不良,所引发的资金积累,和资源浪费的这些问题,只能是照葫芦画瓢。
真正意义上讲,陶瓷生产企业的班组物料管理要做好,就务必坚持节约开支,杜绝浪费为主导思想。否则,上述三个误区将成为企业物料管理的一个死角。
2.从仓管员的视觉来认识物料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在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基础理论上得知,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的好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料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字———收、管、发。所谓收,就是对物料的验收,包括数量、质量的验证。所谓管,就是对物料进出管理,加强日常领用与发出的数量的稽核,确保库存的安全运行。所谓发,就是发货。对物料的清点、核对,然后根据领用部门填写的领用单据进行发放。
在收、管、发三项工作中,无论怎样是实现管理动作的完成,都必须坚持保证三个基本动作要素:一是保证帐、卡、物相一致;二是保证盘点数据准备无误;三是保证呆废料的及时处置。班组物料管理,也要建立相应的三本台帐,才能实现物料的流向记录准确,存储数字精准,呆废料及时进行处置,才能有效提高班组物料管理的水平。
3.班组物料管理的“三不原则”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陶瓷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
班组物料管理,通常来讲,需要计划管理,合理存储,充分利用。所谓计划管理,对班组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料,必须有清晰的目标。班组技术改造,还是日常的设备维护管理,都需要一定的物料作为辅助,才能完成任务。所以,要求班组(车间)在制定申购计划时,要确保安全存储量的基础上,实现计划管理。所谓合理存储,就是在保证安全库存的基础上,略有余地。还要考虑未来班组生产过程是否继续需要这些物料来补充。不能过多余剩,从而造成呆滞物料过多,或不良物料产生。所谓的充分利用,就是在技术改造,或者维修保养的过程中,能充分将所请购回来的物料实现**大的利用率。
由此而来,我们建议班组物料管理要实现“三不原则”,就是不断料,不呆料,不囤料。尽量保证班组生产管理能实现有效管理。
4.班组现场物料管理的定义
1、原材料:各种原料、材料。如陶瓷泥、陶瓷砂,煤炭等。
2、五金零配件:各种机械的五金配件等,包括电机、马达。如原料车间的球磨机配件、球锻石、喷雾塔配件;压机车间的压机配件、总成、布料系统;烧成车间的窑炉配件、煤气管道、升降机、储坯器、传动运输线、辊棒、耐火材料、风机、探测仪表等;抛光车间的抛光机组、磨块等;煤气车间的煤气发生炉,各种仪表等零配件;机电部门的机电、机床、电动工具、马达等;及釉料、印花机、喷墨机等零配件。
3、包装材料:使用于包装用途的各种包装材料、用品耗材等。如纸箱、包角、封箱带、吊卡、贴纸、说明书、 印章、数字章、油墨等。
4、保养维修物料:使用于机台、厂房、人员、搬运用的各种物料,如机油、柴油、抹布、皮带等。
5、半成品:各单位完成暂存现场的半成品、组件等。如烧成的在制品,抛光在制品等。
6、成品:制造现场完成的成品尚未检查或入库者。通常来讲,就是分级分选工序的产品。
5.现场物料的分类
我们习惯将物料管理分为三个类别,即:A类物料、B类物料、C类物料。
在区分物料管理的类别上,我们主要依据物料所占金额的比例关系来划分。所占比重大的,则优先排在前面,所占比例其次的,排序其次,依此类推。
依据物料管理及使用价值规律,我们习惯将三类物料价值来核定其排序如下:
A类物料,即是金额占总物料金额的70%,种类占总物料种类的10%的。
B类物料,即是金额占总物料金额的20%,种类占总物料种类的20%的。
C类物料,即是金额占总物料金额的10%,种类占总物料种类的70%的。
这项管理的划分,与质量管理的分析,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也是依据2/8管理原则,长期进行比较出来的结果。班组物料管理一旦实现分类管理后,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仓库功能的规划与定位,加速仓库物料的检索,加快了查找速度,提高了领用效率。
6.在制产品与生产线的盘点
下图是班组物料管理工作,对生产线盘点的八个区分点。
**,班组物料管理不单一是物料的领用,也包括生产线的盘点。例如,盘点完成品多少,盘点半成品多少,在工品是多少,不良品是多少,节余料是多少,断码料是多少,不良料是多少,损耗料是多少。这些盘点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控制班组制造成本的控制;二是提高班组生产的产品质量;三是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四是扩大生产效益。
班组物料管理,盘点工作,是陶瓷企业制造过程中,加强管理节点控制的基础科学。在对产能分析、成本分析、管理费用分析、管理动作分析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企业发展,可以作为企业管理基础数据库,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高决策依据。
7.班组物料仓储管理注意事项
1、做好平面规划,尽量靠近车间制造现场。减少动作浪费、搬运浪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整理存储空间,做到立体管理。确保通道畅通,光照明亮。减少场地浪费,减少安全隐患。不管是五金仓库,还是其他仓库,都要建立存储架,确保其立体存放,扩大存储的有效利用率。
3、防水防火,防压防盗周详。物料管理要防潮防霉,防火防盗,部分物料要注意其承压力。
4、包装标识规范,验点程序正常。尤其是包装产品类的物料,一定要标示清晰,比如规格、型号,品牌名称等。所有来料都要进行质量验证。如工艺技术部门,要对来料泥砂,进行成分抽检,化验分析;确保合格使用;原煤的热值、水分、煤粉的挥发度;燃烧值进行检验分析等。
5、依序摆放整齐,卡物保持一样。物料管理的**大三本帐,我们在前面讲述过,要做到“帐、卡、物”一致。并按照物料的分类进行规划摆放。在当前,陶瓷企业基本上使用了ERP管理,对物料管理在制造管理过程中,实现了数据化管理的目标。对于排产、查阅库存,都一目了然。
6、发领提前准备,缺料马上补上。所谓发领提前准备,这是备料动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一个动作。尤其是在生产配料过程中,对加速排产,有着良好的帮助。通过仓储管理的有效控制,对于缺料的补充,尽量做到及时、有效。
7、呆料及时处理,避免空间乱脏。呆料的处理要及时,以免延误了生产制程计划的安排。对于部分不合格原料、燃料、化工产品等,在工艺配方可控范围内的情况下,是否采取让步接受,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对于呆料的管理,要做到及时处理,避免空间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8、盘点日日彻底;6S(5S)活动经常。盘点实行日清日结,这样一来,就会利于物料管理的监控。实施动态管理,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物料管理的存储状况。不管是5S活动也好,还是6S活动也好,物料现场管理,是优秀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硬性工作任务。整理整顿仓库,清扫清洁,确保物料管理出进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使物料管理的基本工做扎实,管理才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