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LED照明业界**近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其是O2O模式,笔者与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潘铭坚、昭信照明营销总经理高兴明进行了深度交流。
O2O模式,小店更容易取胜
记者:LED和电商兴起后,几乎颠覆了原先传统的经营模式,原先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已经变得不重要,比如大店。大店原先的影响力非常大,国内好几个大店面积达一万平方米以上,电商时代,这样的店面面临着威胁。未来,小店可以取胜,即连锁型的O2O门店,线上做传播,线下可以看样、订货、物流、配送、安装一体化。在未来,如果这种连锁店开到社区,这是**可怕的地方。
哪种LED照明企业更适合做O2O模式?
潘铭坚:未来O2O模式发展将会怎样?
记者:O2O是一种必然的模式。未来市场上不做O2O模式的企业将会死路一条,因为你不做,别人在做。本来你不做没关系,但别人一做,你就麻烦了,会把你的生意给掐了。
潘铭坚:什么产品可以做O2O模式?民用领域可以O2O模式吗?
记者:球泡灯、天花灯、T5支架等都是很简单的成品,都可以做。电商主要靠传播,如果你的品牌在网上大家都知道很优秀,并在深圳、上海有网点,用户就会到网点体验。用户买了货,指定分公司(或经销商)给用户配送、安装、维护,有什么不可以?
潘铭坚:昭信以工程领域为主,工程主要是售前服务很多,专业工程师会在上面挑,那么工程怎么做O2O模式?
记者:你说得对,那么厂家后台部分要干什么呢?厂家后台要建立两个队伍,自己设计师队伍专门协助或授权地区代理跟下面的网点做服务,越来越多的公司养不了设计师,往往跟具有工程资质或工程能力的设计公司合作,有工程去找设计师,付费买服务,买方案,设计师的核心就是方案和指导。
记者:现在昭信有项目还是直接派人跟过去,现场解决技术、服务问题。
新产品量产后关键是渠道
记者:总感觉目前照明行业大企业少、真正的品牌少。
潘铭坚:这也是目前照明行业的通病之一,渠道做得好照明企业屈指可数。
记者:据我观察,深圳企业今年有两大变化,**个变化,重视国内市场,在全国开新产品推广会的深圳企业不算少。
高兴明:一个同行的经销商客户被拉着到处开会,包吃包住,一个月里有半个月不见人,生意都不做了。
记者:这里有点问题,经销商为什么而动?很多人为人情给面子,以及为了寻找更大的机遇,所以高度不稳定。技术日新月异,专利就没法保障,今天你创造了这个东西了,明天别人就比你更高明一点。
高兴明:这个比较好,花样百出,容易拉动所有人的进步和速度。
记者:第二个变化,客户阵容。企业的修身很重要,修身才能安身立命,一定要找出自己的核心领域,守住自己,你说你跟着潮流走,往往潮流一变风向就变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今天**重要的是守住自己。
高兴明:退潮之后就要裸奔。
“企业经历这样三次折腾,就会没命”
记者:前两年有一个新产品推出后,引起了行业的轰动,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个产品不得了。但当时它转眼就价格下降,因为别人也开发出来了,原来的价格没法生存。其实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出来后,量产(产业化)是一方面,这个产品能不能快速铺向渠道,渠道有没有快速消化是另一方面,这两个环节至关重要。问题是,很多时候还没消化得了,市场的风向就已经变了,此时库存就变成了巨大的包袱,所以这个企业**战败就败在这里。
如果开发这个产品的是雷士,又将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新产品可以瞬间通过雷士的渠道覆盖5000个网点,这时候,不管怎么样新产品被消化了,厂家的风险也降低了,当然,可能经销商还没消化,还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风险的确变小了。
但渠道不完善的厂家库存还在仓库里、车间里,别人已经赶上来了,咋办?只能被迫采取策略——平价,当然效果怎样还要画个问号。当一批经销商刚刚跟你走的时候,一个浪打过来不见了,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再推出一个新产品,经销商心想不能再被忽悠一次,不干了,等厂家再找第二梯队经销商的时候,又要付出一次招商成本。
对于厂家来说,这个恶性循环很恐怖。企业经历这样三次折腾,就会没命。
外行闯荡LED以收购为主
潘铭坚:目前有很多“外行”上市企业进入LED领域,你怎么看?
记者:国外企业通行的方法是收购。有些外行企业为什么进入照明自己做这么多年依然很失败?失败有几个原因,一开始热情很高,但没想到市场培育期如此高;即使是大品牌,也会“水土不服”;后续的投入不准。
潘铭坚:其实照明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差异很大。
记者:说得对,其实外行的大品牌其实并不看好照明的产能。目前上市企业里,照明占主要份额的有哪几个?
高兴明:国外很多收购的案例都是为了把潜在对手干掉。
记者:也有成功的收购案例。德豪润达收购雷士就是把竞争对手变成盟友,整体来说在战略上是成功的。因为如果德豪润达要重新培育照明体系的话,那是不得了的工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正灯具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九正灯具网QQ群:1064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