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今年以来的**波高温正席卷华东。在位于上海浦东的新国展中心。对屡因招商实效不佳而颇遭微词的展会来说,却是一次鲜明的逆袭。
在整体橱柜为主导的N1展馆,各色参观者络绎不绝。志邦、金牌、尚品宅配等展厅,甚至不得不设立了栏杆并采用现场报名的手段来调控参观人群。洽谈区以及走廊里所有能坐人的地方,都被手拿产品资料的人坐满。隔壁的N2展馆同样出现如此盛景。在方太、欧意等以整体厨房为主题的展厅,参观者接踵摩肩。
在现场随机采访了11名参观者,其中有7名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来找新项目的经销商。
在房地产不断遭受打压、厨电行业正复苏调整的背景下,整体厨房正成为一股强有力的风潮,聚拢着橱柜、厨电行业的精英力量,共担日渐高企的消费者厨房需求线。
斗室的营造,至少集聚厨电五金、橱柜、建筑设计三股势力。利益的驱动,使得主导方的地位显得尤为诱人。
橱柜抢攻厨电一体化 有先天优势?
显而易见的是,正如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难题一样,建筑设计制造方由于成本等原因,至少在目前看来,并不愿意在整体厨房的设计上多费工夫。因此,在厨电一体化中,主导权的争夺主要在橱柜和厨电两大集群之间展开。
非标准型产品的特性,材质的复杂繁多,使得橱柜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相对于标准品的厨电,橱柜行业在厨电一体化过程中似乎有着先天的优势。
舶来品开枝散叶
橱柜,从汉字的构成角度来理解,是形声与会意两种构成方式的组合。即木制的、在厨房中用于存储食物、陈列炊具的厨房类家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橱和柜是分开,且不仅限于厨房使用。如:衣橱、书橱、衣柜、书柜等。
但整体橱柜是个舶来品。20世纪80年代前后,整体橱柜由西方传入我国,并随着厨房烹饪工具的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美观、实用的需求发展起来。时至今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整体橱柜发展比较早。厨电与橱柜一体化的普及率也接近100%。但在中国,却仍处于普及阶段。
金牌橱柜营销总监杨冬描绘了整体橱柜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历程:
**个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海外留学的学子在澳洲、欧美、日本归来,恰逢厨电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这批人士通过简单的模仿,开启了橱柜行业。**早的橱柜行业多以木质为主。时至今日,橱柜的材质已经多种多样,但习惯上仍将橱柜行业归属木工行业。
第二阶段,是1995年到2005年左右,近十年时间,是橱柜行业品牌风起云涌阶段。大量的竞争者加入,欧式橱柜得以快速发展。这是橱柜行业百花齐放的阶段,行业全面深入欧式橱柜。
第三个阶段,2005年之后,橱柜行业品牌聚合度提高。至目前,虽然橱柜行业还未有稳定的品牌格局,但大致的品牌阵营已经形成。欧派、金牌、志邦、我乐、大信等,已经在橱柜行业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非标准型产品的特性,材质的复杂繁多,使得橱柜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相对于标准品的厨电,橱柜行业在厨电一体化过程中似乎有着先天的优势。
在一次整体厨房招商会上拿到了某橱柜品牌的招商政策,在三四级城市开设100平方米的专卖店,则需要至少26万元的投入。而在一二级城市开设300平米的门店,则需要至少61万元的投入。尽管门槛不低,但参观咨询者仍旧络绎不绝。
先天优势?
厨电产品,属于标准尺寸的生产线产品,而橱柜则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厨房进行个案测量、定制。因此,从相互渗透的角度来说,橱柜行业更容易通过OEM的方式完成向厨电行业的渗透。
“在我们第三方看来,厨电一体化的主导权争夺中,橱柜企业应该具备先天优势”,一位厨电经销商表示,“现在到处都是厨电企业,橱柜行业要想推出自己的厨电一体化产品,直接下订单就好了。一个广东顺德,各类厨电企业多得数不过来,想要什么样的产品都有。”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橱柜企业在争食厨电一体化蛋糕时所采用的普遍方式。依靠着渠道通路的力量,橱柜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厨电产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厨电行业人士举例到,“橱柜行业中的欧派橱柜,就是采取向经销商推行自上而下、捆绑销售的形式,2013年仅厨电的销售额就达到8亿元左右。”
但作为橱柜企业的代表,杨冬的看法则较为谨慎。杨冬认为,在厨电一体化的课题中,对意图涉足橱柜行业的电器企业而言,非标准产品、高要求的设计让厨电企业感到困难。但对橱柜企业而言,厨电行业已经高速发展十几年,产品同质化、红海竞争也让橱柜企业压力不小。
“橱柜和厨电的融合,不是功能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这种有机的融合体现在一体化设计、销售、配送安装、售后服务,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同时在橱柜和厨电行业都叫得响的品牌”,杨冬表示,“厨电和橱柜的融合,很难说哪一方**终能够占主导地位,至少在目前为止,双方都缺乏整合彼方的生产协调能力、通路建设能力、营销推广能力。这需要时间来解决。”
前述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持这样的观点,“就企业层面而言,如果有一天,方太的橱柜能够像其厨电那样为消费者所熟知,欧派的厨电能够以独立品牌的方式,不再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而为客户所接受,这才算是成功。”
亟待提升
不管如何,橱柜行业瞄准厨电一体化的市场蛋糕已非一天。
国内橱柜品牌自九十年代中期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经历了集体式的野蛮疯长。但长期观察厨卫行业的人士表示,这种“野蛮增长”本质上是企业数量或者说是品牌数量的增长。实际上,橱柜行业发展到今天,叫得响的全国性品牌“寥寥无几”。
“作为非标准型产品,橱柜在销售、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全程的专业人员。同时,在渠道上,也较难借助属于第三方的KA卖场而主要以专卖店为主”,前述人士说,“事实上,这种相对封闭的销售限制了橱柜行业为全社会所周知”。该名人士还称,从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来看,就国内而言,橱柜相较于厨电,并不占优势。
同时,对目前风生水起的国内橱柜品牌而言,严峻的形势不仅于此。当初的师傅们,包括德国阿尔诺、柏丽,意大利艾度维、杜莫、博洛尼等橱柜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在高端竞逐上,原本孱弱的国内品牌将经受更大压力。
仅就橱柜行业而言,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作,一直到安装售后,每一个环节,橱柜选用的材质、工艺、烤漆等等,都有着专业的要求。这是靠简单的模仿、复制所不能解决的。如果再嵌入厨电产品,并要求二者之间的无缝融合,难度将会呈几何级增长。
这也是每个橱柜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蔡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