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剖析:国内钛白粉产业现状及问题

来源:涂料工业 发布日期:2014-05-21 15:56:00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由于近15年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导致钛白粉市场的同步增长,其结果是行业出现一系列的扩产项目和业外加盟项目,使钛白粉的产能和产量持续快速上升。

一、中国钛白粉行业的总体状况

1.行业总产能和总产量

由于近15年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导致钛白粉市场的同步增长,其结果是行业出现一系列的扩产项目和业外加盟项目,使钛白粉的产能和产量持续快速上升。

2.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国际上颜料级钛白粉产品通行的结构比例,金红石型产品占85%~90%,锐钛型产品只占10%~15%。金红石型钛白粉用途**广,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橡胶、油墨、装饰纸涂层等。而国际上锐钛型钛白粉只用于造纸(纸张纤维填充)、化学纤维消光,及少量的内用场合。

上世纪50年代,我国钛白粉产品以非颜料级的搪瓷焊条陶瓷用为主,70年代逐渐向颜料级的锐钛型发展,90年代以后,较高档次的金红石型产品开始出现于市场,且比例不断增加。

3.表观消费量

按照国际上通行概念,国内产量加上进口量,再除去出口量,即等于表观需求量(Apparent demand),其含义在于“表观”(表面),不等于“已经”被消费,有些可能仍在流通途径或在仓库。

2011年中国大陆的人均钛白粉占有量为1.18kg,超过全球平均数(0.7~0.8kg)。2012年人均钛白粉消费量为1.24 kg,2013年人均钛白粉消费量达到1.29 kg,继续上升。

主要生产商

2013年,我国正常生产的规模以上全流程型钛白粉生产商共48家,工厂总数57个,其中实际产量在10万t以上的有5家(四川龙蟒钛业、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中国蓝星化工和重组后的中核钛白),行业前15名厂商的实际产量均在5万t及以上。

中国钛白粉生产企业的地区分布

2013年,我国正常生产的48家规模以上的全流程型钛白粉生产商的57个生产厂分布于17个省、市、自治区(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江西、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其中四川省和广西区各有13个。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我国钛白粉生产厂**集中的地级地区,2013年已投产的企业已达到10家。但2013年7月,攀钢本部钛白粉厂已宣布**关闭,现在攀枝花地区运行的钛白粉厂减至9家。

关于钛白行业当前循环经济产业链状况

硫酸法钛白粉的**大弊端是“三废”排放量大,处理费用高,企业视此为沉重的“包袱”。如何将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发展市场化商品链,是钛白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当前,行业在“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上已获得许多成就,出现多种所谓“联产法”清洁生产模式,其无疑对该企业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联产法”产业链都具有浓厚的企业或该企业所在地区的产业特色,有较强的局限性,短期内很难向行业普及和推广。

钛白粉是种典型的“两高一资”类产业,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酸性废气(汽)、废水和废渣,不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对生产企业也是很大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完善和环保理念水平的提高,钛白粉企业的环保状况有明显改进,绝大多数企业都建有环保装置并投入正常运行,实现废副达标排放。各企业因地制宜,创造出有鲜明企业或地区特色的所谓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硫-钛”、“硫-磷-钛”、“硫-铁-钛”、“硫-铵-钛”等。

在废副产品商品化方面,各企业压力**大的首属废水废酸中和后所产生的污泥(红石膏)利用。虽然少数企业能实现部分回用,但大多数企业仍觉困难重重。广东惠云钛业公司根据周边环境,有针对性地创造出行业内**废副全商品化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做到废副产品内部循环零排放,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2月27~3月3日,全国钛白行业专家组对该企业组织专项考察,形成考察报告,结论:该企业的“硫-铁-钛-钙”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成果显著,是我国钛白行业循环经济的典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企业已成为我国钛白粉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并被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列为年度工作计划之一,将其中关键技术和成功之处向行业推介。

二、发展前景分析

市场总体稳中有升

钛白粉作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塑(母)料、纸张、油墨等多种领域,其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环境和国内外市场息息相关。即使国家在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合理控制GDP增长速度,从长远看,钛白粉的市场增长还将同步或稍高于GDP,预测未来3~5年的增长率为年均8%~12%,而到2015~2017年,中国钛白粉的市场消费量将达到200~230万t(2013年为194.6万t)。其中不排除阶段性的波动起伏。

2.供需失衡,产能过剩

2013年,我国钛白粉的综合产能为280万t/a(不含表面处理和加工型企业),实际产量为215.5万t,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7.0%,水平不高。近2~3年,各地已公布的扩产项目,包括已有企业技改、扩产、业外加盟项目多达近30个,虽说其中一些已作调整、延缓或搁置,但还是有相当多的项目要实现竣工投产,在未来市场不可能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趋势也将更明显。

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当前还只是“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认为“并不是总体产能过剩”,事实将会否定这些误导性观点。【微信公众号“九正涂料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

3.氯化法钛白

2013年,全国正常生产的46个生产商56个工厂中,氯化法工艺企业只有锦州钛业1个,其产能/产量均只占当年全国总量的1.5%以内。现今各地处于建设或竣工试产中的氯化法项目共6个(云南新立、锦州沸腾氯化3万t/a、河南漯河、洛阳万基、佰利联和攀枝花钛海集团),但其工程进展和竣工后运行效果还真是很难预料,**根本的原因是核心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其次是装备和钛原料。因此,中国大规模发展氯化法的时机现在还未成熟。

三、当前行业存在的关键问题

1.产能集中度太低

2013年,世界前6名生产商杜邦116万t/a,亨兹曼(56.5万t/a,其中氯化法为23.1万t/a,占40.2%),(加上新收购洛克伍德旗下德国莎哈利本(含芬兰凯米拉)34万t/a,总计为90.5万t/a),科斯特(77.8万t/a),特诺(46.2万t/a,全部为氯化法),康诺斯44.2万t/a(氯化法占67%),石原公司(ISK)25万t/a。总计399.7万t/a,占除中国以外,全球总产能450万t/a的88.8%。全球只有18个生产商,工厂总数46座。

2013年,全国前6名生产商的综合产量为826 691 t,占全国总产量38.4%;全国前10名生产商的综合产能为1 104 741 t,占全国总量51.3%;全国前20名生产商的综合产能为1 590 368 t,占全国总量73.8%;全国前30名生产商的综合产量为1 879 965 t,占全国总量87.2%。全流程钛白粉行业有主要生产商46个。此外,还有众多的加工型生产商。以上数据明显反映出中国钛白粉行业和国际同行的差距。

2.行业无权威、独立、中立的协会

钛白粉行业至今无独立、中立、权威性的行业协会,这是这些年来无序发展、入门门槛低、不受制约或少受制约的原因之一。若干年前,业内相关机构和人士曾试图发起成立独立和中立性的钛白行业协会或类似机构,但**终未有结果。在现今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将钛白粉行业协会作为一个分支机构挂靠在其下游一个应用领域的协会名下,显然是不正常的,这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起到行业管理的作用。

3.创新能力低

中国钛白粉工业自1998年以来的15年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也已3年多。但这些发展只是总体规模,而且是中低档次的规模。缺乏本质上的技术创新,模仿却是比比皆是。如:

工艺技术方面:由早年的加压水解清一色地改成常压水解,而且以外加晶种为主;无机表面处理为提高耐候性,清一色地以Al、Si、Zr包膜,缺乏国际上流行的致密性Si包膜研究和开发。

装备方面模仿更明显,如模仿国外的砂磨机、压滤机、大容量的酸解锅、水解锅等。产品类型方面。由当初的低档次非颜料级产品逐步向锐钛型、金红石型方向发展,这1~2年又转向非颜料级的脱硝催化产品和陶瓷搪瓷用产品。尤其是脱硝钛白产品,小型企业这样,大型企业也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在主产品(尤其是金红石型)品质方面与国际先进产品相竞争,所以即使是实现世界**3年之后,进口产品数量仍居高不下。

害怕竞争,缺乏创新是中国钛白工业的通病。2005年时,当山东东营杜邦项目一公开,立即引起行业一片反对声,其原因可以说有多种多样,但**根本的就是杜邦的产品档次太高,国内产品跟不上。如果杜邦项目上马,岂不是搞垮中国整个行业?可是连这些反对者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一个高档次的项目流产了,几十个中低档次的项目诞生了,这对中国钛白粉工业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没有高水平的项目引导,没有高水平产品参与竞争,这对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说是一种好事,只能在行业原有水平上踏步或漫步。

4.如何客观看待中国钛白粉行业的未来

毫无疑问,氯化法是中国钛白粉工业的发展方向,但要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则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而不是近期或眼前。理由很简单:缺乏核心的技术来源,当前,无论是引进所谓“国外技术”,还是自我开发的“自主技术”,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预计,目前国内在建设中或已竣工试产的几个氯化法项目前景都不容乐观,要形成达标达产、要实现效益和盈利,还有很长的艰难的路要走。当下更不能模仿和“跟风”。

硫酸法是中国钛白工业的基础和根本,我们不能期望一步登天,和国外先进水平平起平坐。全行业要正视现实,脚踏实地,克服短处,发挥长处,实实在在做好环保和清洁生产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本企业、本地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作,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整体效益。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钛白工业之路。【微信公众号“九正涂料网”,关注有礼,扫码送百万商机!】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