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对应的移动电商,围绕手机淘宝、微淘、微购物、微团购,乃至于自建的微信商户等等,那么作为移动电商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LED照明企业的电子商务应该如何做呢?
7月半纸
**近了解了一些关于手机商户App的方案。
第三方平台总是把APP说的功能十分强大,可是如果不是大品牌或者经常需要用到的话,这个App是否就会被卸载?要不然留着也是占内存。但是如果通过手机淘宝制作一个手机店的话,竞争对手又太多。
LED照明企业 O2O的移动电商如何做?
錢波
还是体验、场景及安全和便捷的问题。什么手机商户App啊,功能太强大也会适得其反。
叶开
现在不是平台的,对于企业,一般不建议APP,而是轻APP。移动购物APP的功能性太强,装机量不保证,很容易没有活跃度。
要看企业需要什么?目的是什么?销售单品?拉新?维护老客户?老客户的重购?
郑飞
做个用APP做个手机网站,让品牌入驻而己
杨长升
企业直接做app的话,需要结合一些特色的功能模块及有较多的线下触发场景,
一般的和叶老师说的轻app的感觉比较好
目前非平台,游戏,工具应用型,不好推,企业的更难了。需求本身就是比较长尾小众。
7月半纸
营销:品牌推广、拉新。那也涉及到推广这个App的问题。
錢波
这个太难了。关键是要看如群主所说到底要做什么?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大功能的App,可以是轻功能的App。
App本身也需要推广
旺仔
百度轻应用就不错
張揚
叶老师能否解释下轻App概念
叶开
轻APP就是类似在浏览器壳里面,比如微信微博百度等,用Html5构建的企业应用
说到O2O,是要讲商务电子化,那么每一个产品、人和促销活动都已经数字化了,那么2的时候不需要到整个商城,而是直接到数字化对应的移动购物的页面就可以了。
所以更像一个微目录。
張揚
对于单个电商来说做App,面临推广,运营,客户活跃度,使用频率,生命周期等问题,还不如基于微信,淘宝做。
黄玮
我们是做APP的,这个可以聊两句。一般来讲,我会推荐朋友先从微信起步,微信的服务号已经能够实现APP的很多功能了,开发成本、推广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比APP低很多。
微力の光
@汉拓-叶开 叶老师讲的我觉的更像是电子商铺吧
叶开
不是电子商铺,就是 @黄玮 讲的 微信+H5目录+微支付
真人无名
@汉拓-叶开 是不是意味着更需要设计各种消费场景来引导消费者直达具体购买页面?
7月半纸
恩,如果是做App,可以设置一个二维码,然后在官网上引导扫描会比较有意思。
就像我们现在逛淘宝一样,会出现一个用手机逛淘宝的二维码扫描区
叶开
官网上引导了又什么用?用手机去访问官网电子商务网站?体验不太好吧
微力の光
020更重视的是线下的体验与线上的互动,双向影响互为作用,这是我的理解
叶开
是的,O2O实际上就是在设置各种场景,来吸引跳转到单页单品或者单活动
錢波
基于微信、淘宝平台对于小企业来讲更合适些。
黄玮
恩,如果是做App,可以设置一个二维码,然后在官网上引导扫描会比较有意思——实际情况用户扫二维码下载很少。特别是在户外。
同样做一个线下活动,扫二维码下载APP转化率在2%左右,关注微信在60%左右,我们几次活动的数据统计。(同样都有奖品刺激)
錢波
那也就是说场景运用很重要了,单独做App是有很大问题的
7月半纸
那这样看来,都觉得App目前比较不适合中小企业或者小品牌去运营。
叶开
平台类的适合APP+微信+淘宝,中小企业适合 微信+H5
錢波
轻App是可以的,或是基于微信这样的平台来做服务号的深度自开发
張揚
移动电商O2O有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分享的?基于案例讨论更透彻些
叶开
对于移动电商的支付问题,大家怎么看?
目前看在现有的企业中,微支付还比较少,反而支付宝比较主流
微信支付还比较少,消费者也还没有快速接受,需要一段时间
張揚
主流还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吧
錢波
淘宝支付目前要比微信好,但微信支付会上来的。
真人无名
比较看好微信支付.在微信公众号采用支付宝支付相对复杂了一些。
旺仔
对的,很多客户根本不会用微支付,目前来说
叶开
移动电商如果只是展示而没有支付,有没有问题?
7月半纸
如果没有线上客户端支付,还是需要线下找钱包付款的话,那这种体验感就比较弱了
錢波
应该有问题,除非仅只是展示。
强
只是展示没有支付,会不会流失大部分弱意向的或者冲动型客户
叶开
可以思考一下,宜家和优衣库的线上APP,全部只是展示,导流到店
張揚
支付环节还存在实时分账的问题
錢波
会的。成热打铁啊
叶开
这可能还是规划和定位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导流,而不是直接转化购买,可能后者可以
微力の光
肯定有问题,只展示而没有支付场景是没有用的
叶开
但如果是为了转化购买,而且是适合直接购物的品类,当然**便捷的支付直接购买是**好的
張揚
没有支付就没有完成闭环
叶开
说没有用就太**了,O2O的目的不只是转化订单
而且闭环,都是被微信或者支付宝给洗脑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可以来自于线下,经由线上,然后**终线下完成的,这个本身应该没有问题
并非支付了就闭环了,尤其是对于某些行业或者品类,支付是刚刚开始
錢波
就是说如果像宜家和优衣裤只是在线上展示,那就导流到线下支付,同时提升线下的量。
强
那也得看场景,如果线下的点很多很方便的话,没有支付,只导流,也很有效
说到**后还是看行业性质以及定位了
錢波
所有东西都不**,如群主所说,支付在某些行业只是开始并不意味着闭环
張揚
这个值得讨论,我考虑的是第三方线上服务机构。也听听大家的看法:没有支付怎样构建盈利模式?
叶开
不是没有支付,而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定位,看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
錢波
从你需要的结果倒推你的应用和场景及配套的功能。
叶开
是的,这个思路,不能为了支付而支付,而是为了什么呢?企业自己要想清楚
錢波
对,群主所言既是。从你需要的结果倒推你的应用和场景及配套的功能。
叶开
调查一下,群内有多少人在手机淘宝上买过东西?
有多少人在微信上买过东西?用过微支付?
周选
几乎都有吧
贾鹏
我经常
叶开
还真不一定呢,前者 +1,后者 +2 ,有在苏宁易购和京东APP上买过的,+3 ,大家可以随机回复一下,可以多选
+2 +3
黄玮
我都用过,微支付很好,很适合线下小额高频的交易
7月半纸
手机淘宝+1。支付宝充话费很快。
周选
+1 +2
張揚
+1 +2
旺仔
微信支付充话费更快更方便
就是前提需要绑定银行卡
真人无名
+2
Peishan珮姗
手机淘宝+1。微信支付我因为没有中国身份证号所以我没法使用。
Arthur 王锋杰
+1 +2 都使用
叶开
微信支付绑定银行卡就可以,没有国内身份证有香港等也可以办理银行卡吧?
回到下午的主题,移动电商,对手机淘宝怎么看?
Peishan珮姗
很多与银行卡要绑定的移动支付,银行几乎都只开放用身份证号绑定,不接受以其他证件开户的帐号绑定,所以持外籍证件可以开银行帐户但很多移动支付用不了。。。
周勇@享买
终于讨论到微支付了,上次咱们O2O群快满了,我去绑定微支付,体验结果是微支付绑定很方便,走的是财付通的快捷支付。
微支付绑定后购物也不强行要求微支付,可以货到付款,这个我觉得很好;另外微支付后给阿里的心理压力貌似较大,这段时间市场上这方面声音好像较多。
叶开
从移动电商角度,O2O这块,淘宝系的微淘还是很有意思的,上半年我通过内部申请了试用了几个月
Arthur 王锋杰
个人观点:支付宝钱包 这个应用 其实已经被很多人使用 ,淘宝现在终于有所觉醒,在支付宝钱包这个应用上,已经开始做文章了,**新改版的越来越贴近 我的生活使用习惯 !
是不是O2O未来在支付宝钱包 这个APP上,也会有所突破
kevincoo酱
微淘貌似终于战胜各种项目,在app上成了企业级别的东东
但是我个人感觉对小卖家意义不大。原来的帮派是个特别好的社区形式现在竟然被废掉了
Arthur 王锋杰
前几天,我在我们公司 (九阳股份)做了一个调研,我调研的对象里,基本上都装了 支付宝钱包, 就是因为他的余额宝 ,也正是因为余额宝,很多人尝试着在用支付宝钱包 付水电费,订火车票,转账,充值
老白渡生意人
余额宝这个具有**战略意义,微淘还有点托大,大部分品牌还不知道怎么玩。
没有足够成熟的技术对接方案,很难做
Arthur 王锋杰
我个人强烈看好余额宝 ,已经活生生的把我们的同事那点钱给绑架了
LIU LIAN
微淘就是个人感觉就是一个手机端的货架,根本没有社交的内容。
青浩@TIO
微淘的互动性也太差
老白渡生意人
微淘离成为企业级应用我感觉还有距离.
周勇@享买
支持@LIU LIAN 的观点,微支付打破了这个屏障,让用户觉得自然而然,尤其是面向85后、90后的时候,更是会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叶老师分享下微淘的优点体验观点
个人觉得微支付对于微信的战略价值并在于支付,而在于养成在微信消费,购物的习惯
kevincoo酱
主要是消费场景
叶开
微淘本来是面向品牌的一个机会
如果再把小二、导购和品牌店铺等融合进来,再融合旺信这个互动沟通渠道进来,就可以建立品牌角度的一个互惠关系的体系
周勇@享买
并不在于支付,而在于养成在微信消费、购物的习惯
kevincoo酱
如果支付宝能和商家合作线下扫码支付的话,应该比微支付更快普及。因为余额宝的关系
老白渡生意人
是机会,但是需要数据流转
kevincoo酱
淘宝现在对卖家主推千牛
周勇@享买
但整个链条会有些绕,相对微信会简单很多
叶开
对于余额宝,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微信也推出一款 财神宝?收益跟余额宝一样或者稍高一点,收益、借贷、还款可以跟微信好友打通,你们觉得可以做到多大?
老白渡生意人
千牛问题还很大,上周末出了个缓存问题,我们这里所有旺旺全部自动上线,害我坚守到晚上1点和他们开会...
叶开
对企业而言,我们是否要借鉴余额宝的这种模式,来思考我们品牌企业在移动电商上的做法?
Arthur 王锋杰
很多东西都是先入为主的!如果我对余额宝已经建立粘性,简单的收益高一点可能真的不能改变我 放下余额宝 ,而转移到微信
而且 对于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其实收益大家都差不多的!
叶开
锋杰想的简单了,8%的收益,5-6%大家固定收益,如果百度和腾讯为了打余额宝,补贴呢?
Arthur 王锋杰
关键是如果百度和腾讯采取了这个动作,阿里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如果阿里现在是头小牛,百度腾讯是巨象,那我**同意叶sir的观点
叶开
群内有抢过百发的么?
老白渡生意人
抢了,没抢到....
青浩@TIO
滴滴打车很多城市用微信支付给用户补10元 给司机补10元 一天可以用三次 腾讯去补贴做战略亏损不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吗
老白渡生意人
理财是个突破口。我们也想尝试汽车金融,不过这个很难搞,还在探索阶段
叶开
汽车金融比较难,分期付款,不如考虑如何做好虚拟货币,在你的移动电商流通环节中流通
黄玮
银联商务有款产品类似余额宝,针对中小企业的
贾鹏
余额宝之后,世间再无余额宝。
叶开
大家回过来讨论一个问题吧,企业基于O2O和移动电商,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candidchen
收入+客户
叶开
太笼统,客户是什么客户,新客老客还是VIP?
candidchen
收入=增加销售额-降低运营成本。客户=回头率+新客户。
老白渡生意人
可惜我们公司现在不做九阳了,哎
7月半纸
个人觉得,移动电商**主要是引导顾客消费并且节省消费时间,也就是提高交易效率,节省线下交易成本。
kevincoo酱
我个人认为移动电商对于我们这种传统零售企业来说,是顾客服务的延伸和顾客体验的升级
錢波
苏宁**近准备上线零钱宝嘛
颜才栋
企业基于O2O和移动电商,目的:1、提高用户黏性。对新老顾客提高复购率和满意度,同时也是可以起到较好的拉新作用,重点是围绕会员系统的服务和体验来开展,例如:顾客可以获得便捷的服务、支付、投诉反馈等。2、获得利润增长。对于传统企业来讲,O2O可以很好地让线下实现商务电子化,将线下延伸到线上,面向的还是同样的目标客群;移动电商可以是一个新的增长途径。
叶开
赞一个,企业认清自己的目标很关键,大家可以继续发表一下观点吧,企业基于O2O和移动电商,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O2O或者移动电商不一定非要转化订单,可以引流到线下店,可以把用户转化为社区的粉丝,等等
7月半纸
恩,培养一定的忠诚粉丝数,然后再去做消费引导。
颜才栋
是的,订单转化是目的之一,但不是**。当然,能够比较好的状态是引流到线下去体验或者消费,这些,都是基于不同的行业、产品来决定
叶开
每个企业的朋友,都可以继续发表一下观点吧,你的企业基于O2O和移动电商,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7月半纸
我们的目的:1、增加老客户忠诚度,并借老客户转介绍新客户进行消费;2、提高用户群体基数,进行后台数据分析,为市场投放判断做基础;3、联盟相关商家进行合作,开发电商的其他营利途径。
錢波
线上为线下导流客源,让客源在线下体验,增加线下的量,让客源即能在线上支付的同时引导线下。
黄玮
我个人感觉线下企业要做的是让一切行为可衡量。电商的优势在于一切消费数据都是数字化,他可以知道用户从哪里来,在自己的平台的浏览、消费轨迹,从而可以对现有运营做优化,达到飞轮效应。传统的线下企业大门朝南开,习惯了位置决定一切,缺少可分析的数据。o2o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
叶开
这个是很好的思路,数字化,数据化
老白渡生意人
其实位置决定一切,也会有数据支撑,只不过统计精度缺失和难度增加,周期变长而已
黄玮
嗯,老白渡说的对,位置调研也是基于数据的分析
Peishan珮姗
我们公司原本就有线上与线下(其实是先作线上起家)想作O2O,初衷没那么高大上,我们目地第ㄧ是将消费者对我们的认知与观感先打通统一(因为客户会因为线上线下活动或订价不同而抱怨); 第二是体验与服务延伸,也就是先目标小点,先把现有客群服务好; 第三才是提高转化及创收。。这些目标很难ㄧ次同时作。。
叶开
可以分阶段设计
杨长升
@黄玮 赞同,获取客户和数字化,让一切环节更加可控清晰
LIU LIAN
@佩珊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但是要有前期的整体规划,后期实施的每一步,才会有连续性啊。
matador
其实讨论一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O2O战略的时候拿什么当做切入点也不错,眼前的事大家应该考虑的更为清晰
萍水相逢
没有二次购买的耐用消费品,做o2o的移动端是否有必要呢?比如地板这种安装完毕才算是闭环,消费者重视质量,更重视服务,但又基本都只有一次购买。**近准备开始做移动端,可是一直想不好侧重点放在哪一块。
叶开
可以考虑:服务,口碑,社会化
LIU LIAN
耐用消费品其实有很多衍生的后续服务,比如地板保养、比如推荐新客。这些内容可能会超出厂家目前的业务范畴。但是我觉得新技术的产生,使得企业的业务边界有拓展的可能,企业应该主动的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