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新用上政府“送气下乡”工程的液化石油气,可一打开灶门,黄色的火苗蹿出30厘米高,烧水做饭却并不给力,锅底没几天就被烧成了黑色。是“下乡气”不好用吗?昨天,随通州区潞城镇政府、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京凉站工作人员进入大甘棠村进行检查时,发现并非如此。
“下乡气”气不顺
3月初,潞城镇大甘棠村村民共办理了900多张液化气购买卡。通过购买卡,每罐气村民只需50元钱,其余的70元钱由各级政府补贴。然而,过了一个月,大家发现“下乡气”不好用。
昨天上午,工作人员来到了村民李洪发家。点火后,黄色的火苗蹿出30厘米高。村民李洪发拿出一平底锅表示,由于火苗比较高,锅底都被烧成了黑色。
京凉站技师贾立军告诉李洪发,这是液化石油气没有充分燃烧的结果,“主要是我们配送的优质气与劣质甚至违规的灶具不匹配。”
贾师傅随即关掉了煤气,拔下了位于气罐出口处的减压阀门。“这是绿色的阀门,还有一种红色的阀门。这两种阀门都是国家禁止使用的。”李洪发承认,减压阀门、皮管和灶台都是从附近的集贸市场购买的。
贾师傅抬出灶台,告诉李洪发,这个灶台也是假冒伪劣的。“集贸市场上的灶台,即使上面标注了新飞、美的等品牌,也极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比如这台,如果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品,一定会在上面标注是天然气灶台,还是液化石油气灶台,但这上面却没有。”
随后,贾师傅给村民换上了正规的减压阀,火苗略有减小,但并未完全好转。“这是因为在卖灶台的时候,商贩都把风门关闭了,减少了氧气进入的量,液化气依旧不能充分燃烧。”
贾师傅端起灶台,找到了风门,稍稍进行了调节,“我们把风门调节之后,氧气的量够了,因此也就可以充分燃烧了。”待再次打火,火苗降低了,颜色也变成了蓝色。“这才是正常的状态。”贾师傅说道。
劣质灶具本为劣质气打造
**近已经走访了80余农户家庭的贾师傅表示,以前村民们使用的“液化气”,许多被掺兑了二甲醚。“我们曾到全区各个气站抽查过,**好的气站,一罐气里只有17.5%的液化石油气,其余的都是二甲醚。”二甲醚的价格只有液化石油气的一半左右,很多经营者便以次充好。
“现在农村的减压阀、灶头多是适应二甲醚气体的。”贾师傅介绍,二甲醚的热值要比液化石油气低40%,需要的氧气量也就更低,因此农户家的灶台风门都被关闭,以减少氧气的进入;同时,减压阀会增加二甲醚的排放量,使之燃烧以达到需要的效果。
“优质气正常状态下应该是蓝火苗,**高不会超过10厘米的,但遇上这些设备就不行了。”在昨天的检查中,几户农民听了技术人员的解释,都更换了减压阀等灶具。“原来是灶的原因,还真不能怪"下乡气"。”一位村民说。李祥 金耀飞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