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初成都市发布《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之后,成都市住建委建设科技处主任陈顺治作为方案主要起草者就一直很忙。
据介绍,成都发布的《方案》与其他城市的有两点不同,一是对绿色低碳发展指标进行了充分论证与测算,提出了能耗极限;二是抓绿色低碳发展思路很清晰,以绿色生态城区和低碳小城镇为主线,这两个领域涵盖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等内容。
因此,在陈顺治看来,这个《方案》确切地讲应该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案”。中国建筑发展有三个阶段:**阶段是推进建筑节能;第二阶段是推行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小区,绿色建筑是对建筑整体的绿色化处理,绿色生态小区则是对住区环境进行改善,但它们都不能解决公共环境的绿色问题,比如雾霾、粉尘等问题;因此第三个阶段应该是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成都市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此次《方案》是以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为抓手。
至于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成都市目前有两方面的规划部署,一是健全政策、标准、技术体系;二是在上述体系的支撑下,重点落实到项目,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绿色生态城区和低碳小城镇的试点示范。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住建委已组织十几个相关部门,对《成都市绿色建筑设计与审查技术管理规定》的初稿进行研究讨论,明确修改完善内容,对下一步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节能研究所所长于忠也认为,假如绿色建筑要在大型公共建筑与政府投资的项目强制推行,可以参考建筑节能的方式,在施工图审查的时候进行备案,施工的时候必须做施工专篇,但是目前没有关于绿色建筑方面的设计审查标准与施工标准,所以这些措施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应该如何建立,于忠表示,原来很多其他建筑工程类的标准体系与目前绿色建筑不同。一般的建筑工程标准是由基础标准、通用标准、**标准组成。因此现在也有专家提出,将绿色建筑的目标层作为基础标准,先有了这个目标,接下来围绕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各个环节扩展通用标准,然后第三层的**标准就是一些具体的技术。 “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
四川省住建厅绿色建筑管理部门负责人郑海涛则认为,目前绿色建筑的标准与技术其实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行动推动力的问题。比如省级发布的行动方案涉及财政、国土、金融、建设等各个部门,但目前的问题是各个部门缺乏一种沟通机制,各自为政,如今一般只是建设部门拿出了一些文件,但受到的限制太多。
郑海涛举例,相比其他省份,目前江苏省做得比较好,它们是省级部门专门成立了一个绿色建筑小组,由分管的副省长作为召集人,将各个厅局的人召集起来,一年开几次会,重点商量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不过这个领导仅是召集人,并没有实质性的组织力。”
行动力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补贴问题。郑海涛认为,在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个补贴性文件后就一直没有下文了,“至少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补贴方案出来”,比如可以分设计、施工、运行等不同阶段来补贴,企业达不到要求是企业的事情。分析现阶段获得的绿色建筑标识,基本上都是万科、万达、绿地这些大公司获得,地方的中小房企积极性根本没有被调动起来。“目前各个地方都是在观望,假如补贴方案出来,各地马上就会积极行动起来。”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