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在铺贴200×300×7.8(mm)墙砖时会遇到阳角。按照当时的施工工艺,通常使用PVC阳角条作为墙面和墙角铺贴的过渡。
但是某业主不肯用PVC阳角条,坚持要求在墙面阳角处对垂直交汇的壁砖边缘进行45度倒角切割处理后再对接铺贴。
进行处理之后,墙面阳角处出现了对接壁砖的明显漏缝(壁砖的两条长边不平直而出现弯曲现象)。
客户怀疑是以次充好,坚持要到窑炉现场察看墙砖的两个边长在出窑时是否平直。
处理思路
(1)对于边长带有弯曲度的墙砖,由于砖的四角部位是平直的,铺贴在墙面后,在砖的各接缝部位不可能出现明显的凹凸现象。
在整个墙面铺贴之后,若用2米的直尺去测墙面的平整度也不会有问题,因为直尺接触的大都是接近砖块中心部位的高度。只要砖块之间各中心部位的高度基本一致,就可以通过表面平整度的测试。但是,当墙砖被贴于墙面拐角的阳角处时,如果不用PVC的阳角条施工,改用45度倒角切割后对接铺贴,则砖的边弯曲度缺陷就暴露无遗。
(2)经查阅生产和发货记录得知:该产品系出窑当天就被运走,应该是产品在边长方向的弯曲度还来不及反弹就被铺贴上去了。
(3)按照当时国家制定的标准GB/T4100-1992,若在仓库内堆放几天后再发货,这批产品的边弯曲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针对特殊的客户,特别是为了后续的订单,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找出曾经做过的《200×300×7.8(mm)墙砖边弯曲度实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墙砖的表面平整度作调整。
部分近乎规律性的数据:
A自产品出窑的**初3天内,长边A的边弯曲度减少了0.26-0.35(mm);长边B的边弯曲度减少了0.17-0.36(mm);
B自产品出窑的两周时间之内,长边A的边弯曲度减少了0.06-0.1(mm);长边B的边弯曲度减少了0.04-0.11(mm);
备注:所有数据是在同样的测试场所、测试部位、测试用具、测试砖块条件下获得的。另外,根据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当边弯曲度的反弹终止后,一个小时内的浸水泡砖对表面平整度的影响不大。
(4)根据在保温区终端降低辊下喷嘴温度、升高辊上喷嘴温度的思路:**仔细检查在保温区终端每个喷嘴的助燃空气和液化气的供给比例,包括需要认真检查冷却空气是否直接吹向测温热电偶,由此促使喷嘴不得不以**大的供气量进行工作;然后逐步降低保温区终端辊下喷嘴的供气量;必要时可以同时增加辊上喷嘴的供气量并减少直接冷却风量。
难点重点
难点在于:
(1)虽然可以从电脑中查到制作该表格数据时的烧成曲线并据此作调整,但土料、化妆土、釉料、窑况、各操作工序所发生的变化却是很难全部掌握的。
(2)虽然可以做到出窑时砖的两条长边平直,但循序渐进的成本很高。客户到了窑炉现场的情况下,如何在**短的时间内做到出窑砖的两条长边平直?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要确定**大和**小试烧量。
重点在于:
(1)必须消除瓷管弯曲、瓷管粘釉、瓷管两端基准面高低不平等因素,保证窑炉辊棒在全窑长度方向的平直度。
(2)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设定调整的基准数据,并依此循序渐进进行。
(3)根据窑炉长度、产品规格和进窑后每排片数、烧成周期、调整表面平整度到位所需的调温和稳温时间、客户订单量,确定**小试烧量为半个储坯车,**大试烧量为两个储坯车(一辆储坯车约储坯70m2-96m2,随产品规格而异)。
处理结果
(1)利用更换产品的机会进行试烧。
(2)大约烧了一个储坯车的量,出窑砖的两条长边相当平直,与平板玻璃表面完全贴合。
事后措施
(1)除非事先做好了解释工作并为客户所接受,除非远途运输需要时日,否则当天出窑的产品不能发货。
(2)组织销售业务员进行考试。
补充
虽然这一案例是笔者所亲历的,但对于其他厂家而言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这是因为:
(1)各企业所在地的天气状况、环境条件、设备条件、操作条件、燃料种类各异;
(2)产品的厚度及尺寸大小各异;
(3)产品的土料、化妆土、釉料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尽相同;
(4)窑况各异(包括窑的长度、宽度、高度、窑内挡火砖/挡火板和喷嘴的数量及其分布、窑速、烧成曲线及窑内温差状况、烧成制度、陶瓷辊棒的平直度等);
(5)客观存在的测量器具、测量方法和人工读数的累计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