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当是陶瓷出口品牌元年。
国内陶瓷市场过去几年里**大的变化就是马太效应。以2013年为例,虽然整个行业只有5%左右的增长,但少数综合实力**的企业都达到了30%左右的增长率,甚至包括规模上百亿的企业。与此同时,更多的企业面临负增长的痛苦或者被并购的经历。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和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攀升,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产品的不断降价,中国陶瓷业出口一荣俱荣的日子也已结束,总体的增长还会持续,但更多的增长会集中于少数**企业和低价或性价比超高的企业。因为中国产品和品牌的转型升级并不完全以中国企业的意志为转移,通过品牌和创新来实现增长将是未来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企业要想进入马太效应的舒适区,必然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力,或多或少,不一而足。
其一是继续保持有竞争力的性价比,这一优势表面看起来更容易做到。在这一点上,出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只有那些规模在中国和全球居于前列的企业才能做得到。由于工业精神的普及在陶瓷行业还需要相当的时间,能实现这一优势的企业不会很多,结合行业现状来分析,这一类企业将主要集中在抛光砖和瓷片很强势的企业群,仿古砖形成超高性价比的企业恐怕不超过三家。
其二是产品创新能力**国内同行并非常接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际**同行。经过过去五年的持续投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满足于抄袭意大利西班牙企业的产品开发,开始自购国外设计或者自己研发设计新产品,业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独创的**同行和世界的产品,这一点在抛光砖行业表现更为突出。
其三是服务管理**同行并日益和国际接轨的企业。十多年前,陶瓷行业开始井喷式发展的时候,很多优质客户是通过港台的贸易公司进入大陆的,后来一些**的大陆贸易公司加入了这个阵营,他们和部分港资台资贸易公司依靠更为专业化的服务把握了这个行业大多数的优质客户资源。随着部分瓷砖厂家出口管理和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将会有更多的优质客户选择与优质厂家供应上合作以降低综合渠道成本,这就意味着出口管理和服务专业化提升越快的企业月容易进入马太舒服区。
其四是品牌营销和运营能力**的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搏杀,迄今为止在国内市场品牌运营能力优秀的企业不乏其人,但由于国内消费者还远不如国际发达市场的消费者理性和成熟,国际市场的品牌推广不能简单抄袭国内的模式,陶瓷行业需要更多地向国外同行和国内其他行业国际化品牌运营更为**的企业学习才能赢得未来的竞争。
其五是关于人才的储备和培育,以上四个方面的竞争力归根到底要通过人才的执行来实现。在这个方面,整个国内行业内部更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但人才的储备培育和价值创造的根源仍然是企业利益的分享机制尤其是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益分享的体系。毕竟,品牌国际化是一场长征,不可能一蹴而就。
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与马太效应相伴,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更意味着更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