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建恒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兴贵接受采访,谈创业、企业转型经历。
“贵州将不再办理粘土采矿许可证,并禁止新建粘土砖生产企业或者生产线,由各级政府引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粘土砖生产企业转产新型墙体材料。”2013年年底,在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审议,贵州将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引导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并为新型墙体材料实行免费认证,并规定新建的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等,应当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贵州省的决定不仅是环保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贵州目前正在生产和研发新型建材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据悉,目前贵州省全省规模以上新型墙材企业 2000多家,利废7500万吨,节地15万亩,节能折合标准煤574万吨。在产品结构方面,形成了“砖、块、板”三大系列近40个大类,其中高废渣掺量墙材、复合保温墙材和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和应用已走在全国前列。而在这些企业中,中城建恒远(贵州六盘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走在前列的。
“公司将依靠科技创新不断研发更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安全、环保、节能建材,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总投资20亿元,把公司建成年产400万立方米新型环保建材砌块、年消耗建筑垃圾工业废渣320万吨、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的企业。”对于未来规划,中城建恒远(贵州六盘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兴贵成竹在胸。
而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实实在在地尝试变废为宝。在中城建恒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位于贵州六盘水的生产车间看到,从日本进口的虎牌生产线正将城市建筑垃圾、工业废渣一起加工成造型独特的混凝土复合(EPS)保温砌块。
根据邓兴贵介绍,项目开始运转后,每年可消纳建筑垃圾,工业废渣320万吨。而这样的规模和产能,在贵州的节能环保建材领域可谓走在前列。
作为我国南方的**煤都、钢城,六盘水市每年的煤炭和钢材产量分别为1000万吨和500万吨左右,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给这座工业城市每年带来约120万吨炼铁废渣和约1000万吨的粉煤灰。历年堆积的工业废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成为突出的环境隐患。
事实上,不仅在贵州,长期以来,中国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严重滞后。据工信部统计数据,中国2012年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仅为数千万吨,利用率低于5%,而欧美发达国家利用率则在95%以上。这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更是巨大的经济浪费。
“针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我们贵州省单独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标准。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更过的企业能探索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式,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贵州省环保厅有关领导表示。
“如何进行废物利用,以低碳经济的实践模式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并将建筑材料与节能减排科学的结合,我们公司在贵州率先进行了探索。”邓兴贵介绍。
2006年,中城建恒远(贵州六盘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攻关,毅然炸掉价值上千万元的传统砖厂,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利用当地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资源,研发新型墙体材料,主动转型升级。据介绍,该公司每年用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生产45万立方米新型墙体材料,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跨入生产经营新天地。
谈起转型的艰难,邓兴贵深有感触。“企业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无论如何也完不成。当初,公司有三家页岩砖厂,年产量达8000万匹,为贵州第二大砖厂,效益不错。当企业转型的消息公开后,企业领导层大部分持反对意见,认为当时企业发展还过得去,转型成本太高,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前景十分可观,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公司上下才达成一致意见。”邓兴贵袒露了自己当年转型的心路历程,而这种痛苦,也为企业获得了新生。
除了环保的功能外,恒远公司的新型产品也在安全性上下了功夫。近年来,一些城市发生高楼火灾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后,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引起国家重视,而恒远公司的新型产品则在防火方面走在了前列。
据悉,公司产品经过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在检测室1200C°至1800C°的高温下,经过3.5小时的烧烤,墙体依然完好如初,耐火性能超过3.5小时,节能可满足节能百分之七十五的要求,隔音、防水性能优良。这样的产品,满足各类工业民用建筑的使用要求。目前,企业所生产的几十种型号环保节能建材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在贵州省的众多大型民用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国住宅施工面积为428964万平方米。贵州省建筑材料科研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晏拥华介绍,按此数据计算,全国每年建筑墙体材料需求约12亿m3、其中外墙约占2亿m3。由于EPS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工业废渣添加量可达85%,通过推广该保温砌块,每年便可消纳固体废物 7.68亿吨。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中城建恒远(贵州六盘水)新型建材公司数年来走过了一条自我创新、转型和升级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而国家和贵州省当地有关部门也给予了支持,因为这样的发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中国城镇化必须走低碳道路,如果继续以高碳、高排放的发展模式搞城镇化,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将难以保障。”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要实现低碳城镇化,除了在可再生能源、消费等这些技术层面要采取措施,还要在建筑质量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和法制化。
此外,在全球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做出自主减排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建筑能耗在世界各国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20%至40%,中国为27%左右,相当于年耗标煤3.7亿吨。
“中国建筑节能具有很大的空间,也为新型墙材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邓兴贵认为,中国的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除了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外,市场需求、区域分工等也是影响因素。但总体上,走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是企业的必然之路。
“一家民营企业能够自觉地转型升级,领跑循环经济,努力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创新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特别是有效解决了建筑防火和建筑节能的矛盾,在节能、环保、循环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精神和远见难能可贵。”数年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国家联合调研组在六盘水市考察恒远新型建材基地时如此表示。
而在今年1月结束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也特别强调,要“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环保无小事,在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道路上,贵州新型建材企业仍任重道远。(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