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钛白粉行业规范提升 或加快兼并重组步伐

来源:每日经济 发布日期:2013-11-15 10:59:02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在11月12日举行的“2013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上,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行业分会秘书长郭欣荣对《钛白粉行业准入条件》(送审稿修订版)进行了注释说明。

在11月12日举行的“2013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上,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行业分会秘书长郭欣荣对《钛白粉行业准入条件》(送审稿修订版)进行了注释说明。

郭欣荣表示,修订后的《钛白粉行业准入条件》的功能,将由原来的“门槛”提升为“规范”。“以后(修订版准入条件)就是个筛子,不行的企业会被慢慢筛掉。”郭欣荣说。

据了解,目前钛白粉行业的结构性过剩问题正日益严重,价格长期处于下行通道。另一方面,该行业又面临着环保压力加大、技术水平亟待升级等挑战。

有分析人士称,准入条件提升后将加快兼并重组,利好佰利联(002601)、金浦钛业(000545)、中核钛白(002145)等钛白粉上市公司。

结构性过剩仅66%开工

钛白粉是二氧化钛的俗称,是目前世界上性能**好的白色颜料之一,广泛用于涂料、塑料、造纸等领域。但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及下游行业需求不济,钛白粉行业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钛白粉行业分会理事长谢湘云在上述会议表示,今年钛白粉需求增长缓慢,钛白产能继续增长,进口幅度较大,结构性过剩问题正日益突出。

价格也应声下跌。谢湘云援引某营销机构的统计数据称,目前钛白粉的价格较今年1月份,已经下降了15%。在此情况下,今年钛白粉企业的开工率仅为66%。

但另一方面,钛白粉行业面临的环保和“三废”资源利用化的压力正在加大。

据了解,钛白粉生产有传统硫酸法、联产法硫酸法、氯化法三种工艺。氯化法具有连续自动化操作、“三废”排放少等优点,是世界钛白粉生产的主导方向。但因其技术难度大等原因,一直被国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我国仅有锦州攀锦钛业的1.5万t/a氯化法钛白装置正式投入生产。

而传统硫酸法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都十分严重,联产法硫酸法虽能清洁生产但产能占比较低。“(我国)氯化钛白粉与硫酸法钛白粉的产能比例约为2:98。”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主任葛察忠说。

准入条件成“筛子”

在钛白粉行业面临结构性过剩等多重难题的情况下,钛白粉行业分会对2010年起草的《钛白粉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修订。

郭欣荣告诉记者,此前的版本是一个限制准入的“门槛式”条例,修订后的是一个“筛子”,是一个规范,对已经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也适用。“不行的企业就会被慢慢筛掉。”郭欣荣说。

据了解,此次修订版条款总共四条,分别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回收、工艺流程先进特性、工艺体系能源参数和联产法(硫酸法)工艺路线。

在资源配置方面,修订后的条件要求对“既没有可开发的钛矿资源,又没有硫酸资源配置的区域”新建钛白粉企业,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给出评价权重。而且,不论钛白粉企业采用什么工艺,其工艺副产物必须建立“资源化回收利用体系”,并要求:无害化处理达标后露天堆放或填埋产生总量的比例≤70%,进入水泥行业和建材行业的回收利用率≥30%。

在工艺流程方面,修订后的准入条件要求采用污染重的硫酸法工艺的钛白粉企业,必须引进并采用“废酸浓缩技术”。

或加快兼并重组上市公司加码钛白粉业务

工艺落后与我国钛白粉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有一定关联。葛察忠在上述会议上说,目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仍在继续。

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拥有钛白粉生产企业50多家,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资源优势的东部地区。作为我国钛矿资源的集中地西南,国内**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四川龙蟒目前也仅有30万吨的产能,国内10万吨以上钛白粉生产企业仅9家,整个行业还处于较为分散的发展时期。

而在国际上,钛白粉企业单条生产线的经济规模基本都在5万吨以上。有媒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空间非常大,新的行业准入政策的实施将加速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

据记者统计,国内目前有佰利联、中核钛白、金浦钛业等公司涉足钛白粉领域。从三季报看除中核钛白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54.17%外,其他个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跌。

尽管如此,佰利联仍在加码钛白粉业务。公司11月6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拟以18.72元/股底价非公开发行3,000万股。募集资金5.6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其中3亿元投入2×15万吨/年富钛料建设项目(一期)。

“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早已成熟稳定,但对国内企业仍属新生事物。”佰利联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慎重选择了德国钛康公司为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项目的技术合作方,并于去年10月签订了相关合同。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