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释放一直是林木制品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虽然抽检合格率逐步提高,但甲醛释放量超标仍是林木制品质量不合格的突出表现。业内人士呼吁,国标升级不能再等。
标准不同 结果迥异
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国家林业局日前共同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5类林木制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5类林木制品抽检共有94批次不合格,其中甲醛释放量超标产品占到32批次,约占34%。胶合板类26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19批次是甲醛释放量超标,比例高达73.1%。
然而,另一份报告却显示着相反的结论。日前,北上广等28个省、市消协发布的《地板与板材环保性能比较试验报告》显示,按照现行国标《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限值》(GB18580-2001),35个样品的甲醛释放达标率为97.14%。
结论差距缘何如此巨大?依据的标准不同。业内人士表示,质量监督部门一般以《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限值》(GB18580-2001)为基础,结合特定产品标准,如《胶合板》(GB/T 9846-2004)、《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GB18102-2007)等进行检测,而消协检测时只依据了《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限值》(GB18580-2001),达标率自然就会高些。
E0、E1、E2是甲醛释放限量等级的环保标准。据介绍,国家强制标准《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限值》(GB18580-2001),只规定了E1级(≤1.5mg/L)和E2级(≤5.0mg/L)的限值,没有规定对地板和板材环保要求更高的E0级(≤0.5mg/L),E0级只在一些推荐性国标内有规定,如《胶合板》(GB/T 9846-2004)标定了胶合板的E0级,《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GB18102-2007)标定了强化木地板的 E0级。如果比照这些标准,15个强化木地板样品只有2个样品的甲醛释放量勉强达到了E0级,其余13个样品只能达到《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限值》(GB18580-2001)的E1级标准。
十多年未变的标准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12年我国生产人造板2.87亿平方米,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胶黏剂会造成甲醛残留。
“目前,国内人造板使用的胶黏剂(俗称胶水)90%以上是脲醛树脂胶黏剂。”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轻工室主任王建中认为。使用此种胶黏剂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生产工艺比较成熟,生产设备也不复杂,如果企业能够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去做,完全可以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即便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依旧存在甲醛残留的可能。
王建中告诉记者,《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限值》(GB18580-2001)施行以来,在指导企业生产与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行业的进步。但十多年过去了,该标准确实到了该修订的地步。
“2001版国家标准规定的甲醛指标值是根据2001年当时中国国内企业的生产现状和生产技术情况制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生产技术层面上也可以达到产品甲醛释放量更低的条件。”王建中说。
“2001 版标准的检测方法基本是参照国外的方法,不同的人造板品种检测方法不同: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采用甲苯萃取试验测试法,胶合板和细木工板采用9L干燥器测试法,木地板采用40L干燥器测试法。采用这些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之间没有关联性,也没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不是业内人士也不容易理解。”王建中认为。虽然人造板品种不同,制造方法也有差异,但用途基本一致(主要用在室内装修和家具制造)。王建中建议所有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测试方法能够统一,避免引起混乱,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零甲醛”板材只是噱头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修订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据透露,在修订稿中,原有的E2级标准将被删除,板材的甲醛限量释放值至少要达到E1级。
虽然修订版还没有公布,但是市场似乎早已迈入E0级时代。记者走访北京一些大型家居卖场发现,几乎找不到E2级产品的身影。不少地板、橱柜和木门品牌都表示,自家产品全部在E1级以上,标注E0级甚至“零甲醛”的产品也为数不少。与甲醛释放限量等级一起攀升的是卖价的水涨船高。据商家介绍,E0级产品一般比E1级产品高出20%以上,而打着“零甲醛”旗号销售的产品则更贵,一款标注“超E0”的地板比同品牌、同规格的地板每平方米要高出100元左右。
“E0级不代表没有甲醛。”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会军认为。目前市场上包括木地板在内的不少产品都宣称“零甲醛”,这是不科学的表述,天然木材中都含有甲醛。“零甲醛”并非完全不含甲醛,而是在天然材料基础上实现了甲醛的“零添加”。
比甲醛更让人“迷糊”的是市场上大量充斥着的“E0=欧标”“新E0”等五花八门“零甲醛”概念的商品,以及它们“披挂”着的那些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各种证书和检测报告。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负责组织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国家标准的统一审查、批准、编号和发布。
业内人士称,国标的修订一般要经过项目立项、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起草、征求各方面意见、修订、公示、批准和发布等多个程序,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记者 赵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