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多数小规模石材企业建立初期,由于资金实力薄弱、相关人员配备匮乏,以及技术和配套体系不健全,合资股份共同合作的现象非常常见。随着企业的发展积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后,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就容易出现分裂,一部分不安于现状的合作者会重新组合,脱离了原有的企业。虽然原来的企业可以通过招聘和内部培养新的骨干人员,但克隆出来的新企业会在初期对原企业进行低价侵蚀,市场经营实体数量增多,整体产能也随之增大,终端增多也导致了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克隆版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模式、价格体系、材料工艺等诸多标准雷同,同质化产品和经营模式的出现不可避免。
石材经销商如何跳出竞争的恶性循环怪圈
其实,新建企业成为“同质化产品”的制造者有其必然性。新建企业要节约成本求生存寻发展,有的会考虑带走整套设计、技术、客户资料和合作团队,因此生产出与原有企业相同的产品,形成同质化。
但是,除了自身主观努力以外,生产厂家的产品品质如何保证,发展模式受限制,服务质量不稳定,市场滥打价格战等,这些问题又成为经销商们当前着重考虑的问题。
贪小利只能自毁形象
对于石材行业来说,高品质门的生产周期、生产做工、工艺等要求很高,但价格也高,于是有一些经销商为贪图一时小利,选择在本地找小企业为其贴牌,或者自己办厂代为加工,企图瞒天过海。这种情况对规范经营的品牌门商家伤害很大,也影响了门窗企业的整体形象。一般品牌实石材厂家从进料到可以投入生产,大概需要半年时间,这中间要有脱水、烘干等环节,就如“得木福”石材针对的市场是全国而言的话,还要考虑南北含水率的差异控制,工艺十分精细。而其他做贴牌代工的小企业就没有这么多讲究,有些甚至直接跳过这个周期,产品质量当然不敢恭维。
当前的石材企业来说,其实是有机遇的。随着门窗市场需求的增大,一些门窗品牌企业由于管理不到位,供货跟不上,但为了订单缩减工期,降低了质量。照这种运作模式,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而那些坚持质量的企业也将在行业调整中迎来发展契机。当然,这需要行业组织的协调与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就格外重要。
石材企业不应忽视服务
不管企业品牌**度有多大,良好的服务才是发展的根本,代理商更是企业及产品品牌在市场上传播的有效渠道,所以企业不能忽视终端服务环节,更应服务好终端市场。
“价格战”**终伤己
今年以来,众多石材厂家实施了渠道下沉,专攻二三级市场,以扩大跑马圈地的范围,形成全面、牢固的营销网络。
不难发现700-800元/套的中低档次的石材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免漆门。而近2年来,一些价格在1500左右的实木复合门和2000元左右的实石材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而一些小门业加工作坊也添置了一些设备,开始生产石材产品。导致石材市场的价格混乱,品质不保。
所以专家在这里给给石材经销商一点建议:在考核门厂的时候,应详细了解门厂的历史、规模、以及生产设备、发展理念等,以免把自己陷入围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