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木门行业机构初步预计,年产值在1000-3000万元之间,约占40%;3000万元-5000万元约占30%;5000-1亿元约占30%;亿元以上产值的30家左右。与此同时,木门新厂也相继涌出,新厂基本上有4个特点:1)大集团(甚至上市公司)在已有基础上增加新的木门生产线,有的作为子公司运作;2)小的企业在原来已有产业基础上(原来的不太挣钱了或利润率已经大大下降),增加木门项目,属于转产、跨行性质;3)小的企业,小规模投入,一般100-300 万元之间,有的干了几年经销商后开工厂的,但不少是全力投在一个领域里;4)其他的诸如房地产开发商,为自己工程配套,直接成立的。
分析以上四类工厂可发现,**类基于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原有产品品牌优势,一般产品以高端市场为主,在全国开设专卖店。其他大部分企业以代理店为主。在全国发展代理商或专卖店的企业,有的在自己地区外的情况不太理想,对那个区域来讲,你是“外地品牌”,你要遭受本地工厂、夫妻店、一条街的侵袭,他们有当地供货时间短以及价格、人脉等相对优势,在同类产品中与他们争一份市场,你得有优于他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优势,但多数经销商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到位或优秀。
新老企业交织在一起,让渠道的争夺异常激烈,与此同时,内忧外患也让渠道经销商销售难有起色。
渠道争夺激烈 木门经销商压力山大
通胀预期加大,原材、人力成本上涨
物价上涨,通胀加大,及原辅材料成本上涨,成为家居建材业与其他行业的共同现象,让每个行业、企业感到压力,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关于人力成本,一位门企老板讲,2011 年预计会增加30%。业内人士表示,其今年销售量增加了20%,利润竟然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40%,这种倒挂现象让一些老板很头痛。江苏一老板的厂房,1 年租金70 万元,5 年需350 万,他讲道,当销量3 个月连续没有跟上,支出就有压力了,而工商、税收、消防,你还得花钱做些动作,但这类部门的人一旦走了,你“资质”“证本”没拿到,你的成本始终在增加,让你劳心劳力。
产能剧增,终端店拥挤
为了消化产能,有的厂家在不断发展经销商、代理商,促使卖场数量也在增加,厂家、经销商、卖场等几大要素,构成了家居建材行业的整个格局。从“存量”与“增量”的两个要素来看,虽然每月全国多数区域的卖场、独立门店、一条街,都有经销商撤场、改行的,但新增量仍然稍大于“退出量”。新厂扩建后,由于企业的雄心大、投入集中、招商政策灵活,短时期或一年,出现了一些发展超过200家经销商的企业。一家浙江工厂,由别的行业转型过来的,一年多时间,发展速度的确不慢,但真正的销售量还是没有完全起来,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其工厂现场能够分析出来。这类企业,尤其要注重其产品研发设计、质量以及配套服务等,都要能跟得上。
外销转内销,“扎堆”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比如梦天是一个典型的“外销转内销”企业,销售渠道“革新”是每个厂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但这里一般会出现三个矛盾:一是由于国内零售订单的特殊性,企业短时期内不想在研发上投入太多,信奉“拿来主义”,造成抄袭模仿严重;二是在生产、产品线衔接上容易出现问题,由于不太熟悉木门产品的“特殊性”、零售市场的“个性化”与“繁杂性”,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销售渠道的革新迫在眉睫。总体而言,门企的渠道革新包括这样几种方式:一是增加电子商务做国内外网销(但此方式以信息发布、宣传为主,达成成交尚不是主流),二是寻求装修公司等第三方合作,三是在家居卖场靠传统的方式“网罗”经销商、代理商销售,四是增加“直营店”(但由于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开店数量十分有限,这是工厂惯用的老方式),哪些方式有效?哪种渠道销售模式适合企业发展?答案莫衷一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定位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