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中期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2013年发改委制定的减排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要降低3.7%以上。
减排压力有增无减
从经济形势看,随着经济企稳回升,许多迹象表明2013年的经济增长会略高于2012年,经济增长对能源供应的压力仍在日益增大。
虽然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回落到个位数,但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经济增长率仍然**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未来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51%增长到2020年的60%,城镇居民还将增加1.6亿人以上。这将持续推高未来能源的消费增长。此外,我国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与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2013 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分别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和6.15万亿千瓦时左右,一次能源供应能力要达到43亿吨标煤,其中,国内生产能力达到36.6亿吨标准煤,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内。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23克/千瓦时。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32.5、34.8、36.2亿吨标准煤,要实现2015年40亿吨标准煤的目标,5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4.3%左右。从实际情况看,2010年、2011年、2012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分别为5.9%、7.0%、3.9%,其加权平均增长率高于4.3%。因此,“十二五”后三年的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建立企业为主的减排模式
我国开展节能减排始于2006年。“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达到“十一五”末的减排目标,采取了很多不良的措施。比如拉闸限电、收取高额的排污费或是行政手段去强制企业节能减排,由此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随着企业对节能减排问题认识的加深与市场机制作用的显现,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加强。很多企业确实从节能改造中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因而会有内生的动力。
政府在节能减排中应更多地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政府只要提供一些融资渠道或是信息、信用担保服务就可以帮助企业做得很好。从政府方面看,自“十二五”以来,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划、提供补贴、确定产业标准以及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提供咨询方面。
中小企业成为亮点
节能减排如同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进一步扩展到“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万家企业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通过这两个行动,大型企业的节能空间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却有不同,尽管单个的中小企业耗能量不大,但是中小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社会影响大。调查显示,“十二五”以来,广大中小企业正在成为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从2012年的情况看,许多中小企业逐步克服了规模小、资金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节能意识明显增强。节能减排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意义还在于,它在中国催生壮大了一个全新的行业——节能减排服务企业。“你节能,我赚钱”的模式,让节能减排服务企业和其服务对象实现双赢。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到“十二五”规划开始之时,我国节能服务公司从2005年的8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节能服务产业的规模近千亿元。这个行业的主要力量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民营企业,而且企业规模也都不大,90%都是小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服务这个朝阳行业,中小民营企业还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从政策层面看,“十二五”政策将大力倾向中小企业。各级政府都制定出台了一整套扶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例如,发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淘汰落后产能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现有各类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服务平台建设和培训教育、节能诊断、清洁生产审核、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融资机制,落实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等。(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