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适老化设计是百年大计 呼唤适老化住宅设计标准

来源:消费日报网 发布日期:2013-09-11 15:29:42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和养老地产发展迅猛,整个产业链的需求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尤其是适老化住宅及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及内部装修部分。对于家装企业来说,在住宅设计前期环节介入已成为趋势。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8.9%。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7亿,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为此,不仅社会需要在老龄人口抚养和服务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老年人本身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过去集中住宿的养老院模式将会淡出,追求个性化适居环境的老年住宅将成为主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宝博洛尼家居集团旗下博洛尼精装研究院联合日本市浦设计、日本高龄者财团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共同引进了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一书,希望借此引发国内设计界的思考,促使适老化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常规因素,给老年人以及未来将老的每一个人提供理想的归宿。

适老化设计是百年大计

博洛尼家居集团CEO蔡明将老年住宅、老年社区的设计称为“一个百年大计”,而不只是“为我们的老人做设计”这个层面的事。从这个角度说,房子现在住的是中年人、青年人,在未来,都会是老年住宅。“专业的老年住宅、老年社区,在国内有没有成功案例?有。但那都是非常贵的房子,里边的人,也都是比较有钱的。”在房价高得令人咋舌的当下,等到老的时候刻意买一个老年公寓的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绝大多数人还是住在自己年轻时候买的房子里。

适老型住宅的理念,就是把住宅打造成为每个人老去之后也宜居舒适的住宅。“每个人可以想想,现在住的楼里,有多少部电梯是能放担架进去的?老年人要是万一犯了心脏病,只能人背下去,或者用床单运下去。当然,并非每个电梯都要能放担架,但现在为空间、室内、社区做设计时,是不是根本没有动过这方面脑子? 等老年人口比例占到20%、30%时,再动脑子是否来得及?”

加大人性化设计投入

在日本老年住宅体验基地的经历让蔡明至今印象深刻,“为了模拟衰老感,我的腿上被戴上一个套,结果发现腿都迈不动了。随后对方给了我一个普通浴缸,但我发现我真的抬不起腿,无法迈进浴缸了。”

据蔡明介绍,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在2012—2014年间设立了一个战略研究基金,为适老化技术体系建立、客户研究和建筑物功能精细化设计提供资金支持,并将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机构进行专项的研究和实践。举例而言,由于老人在改变体位(如下蹲、弯腰、起身等)时比较容易摔倒,要在这些地方设置扶手便于老人撑扶,如换鞋处、床边、马桶边等;由于老人身体状况变化较快,应考虑身体变化后的状况,在室内设计时预留出空间;也许老人现在还不需要坐轮椅,但应考虑老人坐轮椅的情况,预留出轮椅行进和回转的空间;此外,设计还应考虑到老人日后需要专人护理的情况,留出足够的空间。

行业呼唤适老化住宅设计标准

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和养老地产发展迅猛,整个产业链的需求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尤其是适老化住宅及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及内部装修部分。对于家装企业来说,在住宅设计前期环节介入已成为趋势。“老年住宅需要空间、结构、功能上的精细化设计,所以我们在与开发商合作时,会在住宅的设计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蔡明说,“**步就是空间规划,整个楼体不设立外立面结构,而是先确定房间内部规划,然后再完成外立面以及后期风格、产品的搭配。**考虑房间的功能性,将老人的需求在住宅设计之初就考虑进去,这样更能便于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如果没有合理的功能、结构规划,仅靠后期“小修小补”的装修方式很难完全满足老人的使用需求。比如,老人房需要配备洗手间便于夜间使用,而一些老人房距离洗手间太远,后期装修时就需要将配有卫生间的主卧配备给老人,这样则很可能打乱整个家庭的装修规划。如果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老人房配备卫生间的问题,后期装修就会减少很多麻烦。但从目前的装饰行业来看,人们装修时大多注重风格、潮流,对于专业的居室适老化设计关注度并不高,如何通过住宅布局、功能的合理化设计以及后期装修,来满足老人家庭养老的需求,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住生活等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将以居家养老模式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民政部也提出“9073”模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人数分别占到90%、7%、3%。建设部在90年代末就针对社会老龄化这一问题,先后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规范,为老年住宅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方针。 (赵玉洁)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