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政策退出引发白电阵痛 大容量冰箱借高端突围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日期:2013-08-29 09:29:50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对记者表示,冰箱自走进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后,容量的增加一直是冰箱的发展趋势之一,从以前的二门、三门,再到现在的对开和多门冰箱。他预计,冰箱的大容量发展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伴随着节能补贴政策的退出,国内的白电行业也陷入了又一次的迷茫期。由于政策退出对于高端冰箱产品的冲击要小于整体市场,包括三星等外资品牌正通过其在高端大容量冰箱产品上的技术优势,逐步走出一条市场的突围之路。

大容量冰箱成市场主流

冰箱市场,惟“大”不破。大容量冰箱正在成为市场潮流的发展方向。数据显示,中国冰箱市场整体规模2012年比2011年下降了1%,但 400L以上大容量冰箱的比重却提升了13%。市场研究机构GFK分析这一现象后指出,随着“70、80后”群体成为高品质消费主力,家电市场正呈现出明显的“趋优消费”特征,高端大容量冰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

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冰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虽然三门冰箱的市场份额目前只占三成,但却得到了41.4%用户的青睐。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对记者表示,冰箱自走进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后,容量的增加一直是冰箱的发展趋势之一,从以前的二门、三门,再到现在的对开和多门冰箱。他预计,冰箱的大容量发展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也认为,大容量冰箱是冰箱企业进行产能升级的重要产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比传统冰箱而言,大容量冰箱具有较强优势,其除了容量增大外,在性能方面也有显著提高。虽然与冰箱行业紧密相连的房地产市场仍受到严格调控,但是许多消费者出于冰箱更新的需要,对大容量冰箱仍十分青睐。

家电企业纷纷开始布局

随着大容量冰箱的热度不断升温,诸多家电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三星日前就推出了新三门冰箱,其容量达到了285L和301L。有关分析人士认为,新三门冰箱所承载的意义非同寻常,它的上市意味着三星冰箱多年精心构建的“大容量”布局已经完成。在此前400L以上大容量冰箱市场上,三星稳坐市场冠军,加上今天新三门大容量冰箱的上市,一个以大容量为基本特征、以三星独有的“无霜保湿双循环”为核心技术的冰箱产品线已完整浮出水面。

任敏琪对记者表示,大容量冰箱目前是冰箱行业的新盈利增长点,吸引了大量企业纷纷布局。各大企业发展大容量冰箱业务也是明智之举。但他也强调,未来发展中,企业还应该不断提高在制冷、保鲜方面的技术水平,同时注重消费者体验。

据悉,2012年高端冰箱销量占比由2010年的4%上升到12.9%,增长两倍多,未来其市场比例仍将逐渐扩大。而在大容量冰箱领域,三星正处于全球领导者地位。据GFK公布的**新数据显示,6月三星对开门冰箱和多门冰箱更是分别以21.8%和17.9%的市场份额双双夺冠。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朴载淳也表示:“三星大容量三门冰箱是与目前所有的三门冰箱完全不同的革新产品,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及使用习惯开发的。”

市场背后标准战正式打响

随着大容量冰箱市场竞争的激烈,其背后的技术战和标准战也开始打响。

梁振鹏认为,企业布局大容量冰箱是必要的。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升,食物数量的增长带动冷藏空间的提升,大容量冰箱的市场需求是非常有潜力的。此外,随着容量的增加,能耗也会相应的提升,因此企业在推广大容量冰箱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产品的节能性以及静音性等方面的提升。

三星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只有容量达到280L以上才能称得上是大容量三门冰箱,而这一容量段的冰箱必须采用风冷+双循环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无霜、保湿和快速均匀制冷的兼顾与平衡。而看似简单的设计调整却创造出了市场上首批兼具“大容量、无霜风冷、保湿双循环”等高端功能的三门冰箱。

据悉,冰箱按制冷方式可以划分为直冷和风冷两大品类。直冷式冰箱湿度保持效果较好,但容易结霜,而且不能满足大容量冰箱对于温度均匀性的要求;风冷冰箱(又称为无霜冰箱)制冷速度快,不易结霜,但普通的风冷技术容易导致食物风干和串味。以往用户在选购三门冰箱时,往往面临着这两类产品的优点无法兼得的两难抉择。三星推出的全新无霜双循环三门冰箱采用独特的无霜风冷+双循环技术,无霜保湿,解决了用户选购时的两难问题。

有关专家也表示,风冷无霜不仅将消费者从手动除霜的尴尬中彻底解脱出来,更大大减少了细菌、霉菌滋生的隐患,提升了食物安全性。而随着大容量冰箱市场的逐渐成熟,未来新的技术战和标准战还将继续升级。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实习生 葛晓琴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