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设备生产方面可能会因政策刺激,生产门槛较低出现产能过剩,这是需要防范的潜在风险。
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水、固废处理、土壤修复、垃圾处理以及危废处理都孕育着巨大的市场。
专家担心现在社会资金相对充裕,一旦看到行业有利可图资金就会蜂拥而入,节能环保设备生产方面可能会因政策刺激,生产门槛较低出现产能过剩,这是需要防范的潜在风险。
节能环保产业开始大跃进
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了**近三年的发展目标,在大气治理领域、水处理领域、固废领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意见》中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为未来促进投资和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巨大,来自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数据预算,2013年—2017年,火电除尘、脱硫、脱硝市场分别为482亿元、608亿元和550亿元。水泥、钢铁大气治理市场约266亿元、103亿元,燃煤工业锅炉治理需求或达400亿元。
虽然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效益不明显,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环保投资具有数额大、周期长、高风险等特点,相应的激励政策一直不到位,因此,国内环保产业的资本市场不温不火。
不过,《意见》出台后,这种状况会有所改观。民生证券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支柱”是《意见》**大亮点,也给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像空间。环保行业被国家定义为促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环保必将在未来10年内成为政策和市场关注焦点,行业景气度会快速提升,并吸引各路资金关注。
装备资金短缺有待改善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节能减排装备制造业是政策导向性强、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的产业。许多企业有意新增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却都因资金短缺作罢。因此,当前阶段节能环保要成为新支柱产业需要先突破资金瓶颈。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环保装备投资主体依然以企业自筹为主。2010年企业自筹资金174亿元,占年度资金的92.6%,国家预算内资金仅为总投资的0.3%。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要进行环保升级,必须自负盈亏,而对于很多本身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来说,势必形成负担。
对于企业来讲,环保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巨大。据山东一家焦化公司负责人介绍,投资一套脱硫脱硝装置,仅设备投资就要1500万—2000多万元。每年运行费用还得400万—500万元,如此成本压力对于目前尚不景气的焦化企业来讲,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压力。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如一缕清风给环保行业带来了希望。意见提出,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地方要加大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和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的投入力度,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将多举措拓展投融资渠道。这些措施对缓解资金短缺意义重大。
专家表示,节能环保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保持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鼓励引导社会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兼并重组持续发酵
近期面对大好的行业发展机会,环保行业出现了并购潮。东江环保8月17日公告,公司将以自有资金7700万元收购东莞市恒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司已就该事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湘鄂情日前公告称,拟收购中昱环保51%股权并已签署意向协议。京运通今年5月与山东天璨环保公司全体自然人股东签署了收购意向书,涉足脱硝催化剂。
并购潮不仅是当前环保热的表象,其深层的原因还在于这个行业本身的小而散的特点。据分析,当前环保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由于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细分领域技术尚未完全定型、参与企业盈利机会较多,形成了行业内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低的特性。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单位在5000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是2005年的3.5倍;从业人数在50万人以上。
在环保产业四大领域中,水处理行业整体起步较早、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兼并重组投资活动频繁;大气治理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冶金等高污染行业,业务类型以烟尘脱硫脱硝、除尘为主,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固废处理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中,生活垃圾处理(焚烧或填埋)、工业固废处置等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而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市场还处于探索中;发展**为滞后的是土壤治理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专家认为,未来中国环保产业中兼并重组活动会进一步加强。从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巨头几乎把持了整个市场。民生证券认为,拥有技术和实践经验的**公司将更具发展潜力。碧水源、桑德环境、科达机电、海陆重工等环保企业的订单状况已经开始好转,未来2—3年的高增长无忧,有望成为行业**。
不可揠苗助长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家节能环保措施的出台,各类资金纷纷抢滩,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几年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意见》的发布,自然赢得了市场的阵阵掌声,但也有专家对即将到来的环保产业大发展表示担忧:4.5万亿元的“盛宴”开席,各路资金蜂拥而至,是否会让环保产业陷入又一个“投资冲动”?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分析指出,节能环保设备生产方面可能会因政策刺激,生产门槛较低出现产能过剩,这是需要防范的潜在风险。但另一方面,节能环保设备使用和技术服务关联度更大,包括环保设备是否使用以及对违法处罚力度的大小等,更涉及包括钢铁企业,污水处理等诸多行业,以及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度安排和行政管理水平上。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专家认为,在规则制定、市场准入以及相关处罚力度等方面,不仅要加强市场和行政手段的配合,还需要相关法规的完善。
“不要一哄而上与揠苗助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任何一个产业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根据产业的市场需求来决定整个生产的供应量,否则追求快速发展会造成产能过剩,还可能会造成产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