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呼唤绿色建筑。钢结构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循环低碳建筑,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正在快速崛起,引起钢铁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开发钢材新品种,满足钢结构用钢市场需求,对钢铁企业不说任重而道远。
一家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谈到,在碳排放总量中,传统建筑排放的碳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对今年初的雾霾天气,一般人的**反应是机动车尾气碳排放所至,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水泥等传统建材。中国是一个超级水泥生产大国,在“造城”运动中人均拥有水泥量已超过一吨,每建成一平方米房屋就排放出0.8吨碳。
在欧洲、澳洲及日本,当地的建筑业十分关注碳约束和循环经济。在那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循环低碳建筑,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完善的阶段,占到了全部住宅建筑的40%以上。它能够**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在一次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上,国家住建部有关人士指出,钢材可以再利用,而混凝土是单向的,石灰石变成混凝土,再也不能变成石灰石了。产业化的住宅生产方式如果在我国普及,建筑垃圾将减少约83%,材料损耗减少约60%,可回收材料增加60%,建筑节能达50%以上。人因宅而生,宅因材而优,以钢代砼(混凝土)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住宅小区建设中的**高标准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国际上,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三R原则”,即:reduce(减少)、reuse(再用)和recycle(再回收)。这些都应该成为中国发展住宅产业恪守的信条。
应该看到,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钢结构绿色建筑体系在我国正在快速形成,为钢结构用钢营造巨大市场。同时,对钢结构用钢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钢结构用钢存在品种少、质量差的问题,亟待改变。
当今,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仅主体钢结构制造业的产值就超过600亿元,已经形成了以钢材生产、钢结构设计、构件加工及制作、构件安装以及相关联产业的一个产业链。建筑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样拉动了钢结构用钢的需求。
钢结构领域很大,尤其是钢结构绿色建筑体系,它将打破房地产、建筑、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建筑、新型建材、防灾减灾、家电厨卫装修等产业之间的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还可将房地产业的资金重新回流到现代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中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从长远来看,它是一种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新兴产业,可以藏钢于建筑,藏富于民,造福子孙万代。因而这些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和住宅正在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内蒙古等省市已经开发或建成的钢结构住宅超过1000万平方米,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上海环球中心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钢结构建筑,成为我国采用钢结构为建筑主体结构的应用典范工程。
因而,用于钢结构制造业的钢材数量大,质量高,品种多,有普钢,有优钢,有特钢。其中优特钢占很大比重,尤其是低合金高强度钢材,耐候钢、耐火钢、超高强度螺栓、高性能彩涂钢板、高档合金板等,其需求量也日趋增多。
日前,东方铁塔公告,就国电泰州电厂二期工程2×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项目,公司与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签订钢结构采购合同,合同价格为人民币7950.00万元。该公司主营钢结构和铁塔类产品,其中钢结构产品主要应用于火电厂及核电厂,本次合同是公司继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1000MW工程主厂房钢结构项目后再次与泰州发电公司合作。
今年5月26日,随着首节钢柱的精准就位,厦门中航紫金广场B塔楼钢结构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中航紫金广场分A、B两座建筑高度均达194.3米的超高层建筑,均采用钢管混凝土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其中B塔楼与酒店屋顶钢结构之间设计有桁架连廊结构,**大焊接板厚为40毫米,重量超过100吨。另有一栋建筑高度为79.60米五星级酒店、大型集中商业区和配套裙房等建筑,总建筑面积325941.06平方米,总用钢量约1.5万吨。
我国钢结构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诸如,宝钢制造的钢结构将在智利大型建筑物中亮相,承担支撑与构建电力设施的重任。这也是继巴西之后,宝钢钢结构进军南美市场获得的又一份海外订单。
智利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热点区域之一。向宝钢工程钢结构事业部采购4000吨钢结构件的是智利一家电力供应商,总部位于圣地亚哥,主要负责向附近的国营和私营铜矿提供电力。宝钢提供的钢结构件,将用于该电力供应商与三菱重工合作新建的电厂机组项目设施建设。该新建电厂项目由三菱重工总包。据了解,该项目订单所需的4000吨钢结构件,将全部于年内完成交货。
近来,钢结构生产线在国内新建的增多。日前,年产2万吨钢结构和100万平方米彩板生产线项目落户克东,这是该县今年成功签约的第二个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轻钢生产线1条,重钢生产线2条,新型建材(彩钢板)生产线4条,年产2万吨钢结构和百万平方米彩板,将于5月初开工建设,10月末投产。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6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800万元,同时将带动钢结构用钢的需求。
确实,我国钢结构产业迅猛发展,钢结构用钢量日趋增多,亦加速了钢结构用钢的生产和研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之一高性能钢材包括高强度钢、高抗震性能钢、高焊接性能钢以及特厚钢板和超薄钢板等材料的生产存在量少、质差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建筑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塑性好”优势和“轻、快、好、省”的特点,除了具有轻质高强性、优异的材料性能、制作安装工业化程度高、宜拆卸和较好的耐久性等优势外,还具备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可循环利用、有效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要求的优越性。因此,钢结构所用的钢材同样要求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而目前一些钢结构工程“笨、重、大”,凸显钢结构用钢存在的缺陷。诸如,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替代碳素结构钢(Q235)可节省钢15%-20%,并减少结构的自重。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应可用于大型结构、重型结构、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桥梁工程、承受动荷载合冲击荷载的结构,可减轻结构物的重量,节省大量钢材。
目前,我国钢结构用钢的量还不大,这与我国钢结构建筑普及率不高有着直接关系。在美国、日本这些钢结构建筑普及程度高的国家,钢结构用钢量已经达到了钢产量的30%,而我国钢结构产业的用钢量还不到钢产量的10%。造成这么大差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我国的钢铁企业还是习惯等用户找上门,而不是主动研发和积极推广高性能的钢铁产品。”一些钢结构业有关专家这样认为。
一些钢结构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者也认为,部分钢铁企业对钢结构制造行业的关注度不高,有的钢厂都不愿意承接几百吨、几千吨的小批订单,加上有些高性能钢材,包括高强度钢、高抗震性能钢、高焊接性能钢,以及特厚钢板和超薄钢板等材料的生产存在量少、质差等问题,因此他们所需的钢结构产品几乎都来源于进口。由此形成了一种极为怪异的现象:一方面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量的钢材积压在钢厂的仓库里卖不出去,钢厂盈利大幅缩水甚至面临亏损;而另一方面,一批钢结构用户企业拿着订单却找不到厂家生产,所需的钢结构用钢需要大量依赖进口。
我国钢结构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建筑用钢比例小,钢结构住宅比例小。二是来自科技创新的挑战,主要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适应不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需求。三是来自标准规范配套完善的挑战,缺少钢结构住宅、金属墙、屋面,新型节能材料如水性油漆等的标准、技术规范等。特别是钢结构的深化设计标准与规范没有针对行业的标准。目前我国针对钢结构的国家标准有8项,行业标准有25项,地方标准有10项,钢材、钢制品与材料标准46项,紧固件标准5项,焊接材料标准11项,设计标准图集不完全统计22项。四是来自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的挑战,如今还尚未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钢结构住宅的推进政策。
不过,随着我国“新四化”的实施,我国钢结构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前景十分广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时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在“新四化”目标中,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成为新的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制定目标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其中,钢结构建筑正成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对此,有分析师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钢结构产量将达5000万吨至6500万吨,整个产业前景乐观。
根据这一目标,钢铁企业要进一步提升钢结构用钢的质量,加大品种开发及推广应用的力度,要增加结构用高性能钢材及连接材料的品种,扩大薄壁H型钢等经济型材的出产;完善建筑结构用钢材系列的产品与应用尺度;推广耐候钢、耐火钢、彩涂板等钢材的应用;开发超高强度螺栓、高性能彩涂钢板、高档合金板等,力争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所用的钢材基本实现国产化。
业内人士提醒钢铁企业,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绿色、节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绿色钢结构建筑的市场规模将非常大,预计有上万亿元的巨大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对钢铁企业而言,转变观念、进军钢结构产业,不失为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政府和钢铁企业都应对钢结构产业给予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