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近日表示,国务院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于7月底或8月初公布,预计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总体投资将近1.7万亿元左右。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表示,1.7万亿是一个测算数据,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的全口径投入。“1.7万亿投资,通过治理空气污染将拉动GDP增长2.5万亿,虽然淘汰产能会对经济起到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其将产生正面效应。”他说。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副会长文一波告诉记者,与去年10月出台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规格更高,措施更细。
力度升级
今年年初,席卷全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天气让公众记忆犹新,大气污染治理依然面临严峻形势。
根据环保部5月份全国空气质量月报,5月份74个城市仅六成天数空气质量达标,较4月降低,京津冀地区的达标天数更是从4月的50.6%下降到27.4%。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空气质量**差,二三月份达标天数和超标天数基本对半,四五月虽然继续转好,但五月份依然较四月份转差,基本符合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感觉。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2012年10月,由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发布。
《规划》提出,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13%、10%,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
半年多之后,《行动计划》即将出台。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和决心。
文一波告诉记者,近期环保部就大气污染防治组织了多次研讨会,想向有关专家和行业协会征求意见。
此前,国务院已率先对外公布了十条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该措施严厉、全面,被称为“国十条”。
有消息称,“国十条”中没有纳入燃煤消耗上限的规定,而《行动计划》可能会对我国,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燃煤进行大幅度削减。
近日,环保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从今年9月起开始主动公开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对公众特别关注的、重大的、统计性的、综合性的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应采取发布新闻通稿、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新闻通气会等方式公开。
利好环保产业
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还没出台,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行动。
6月19日,“**”空气污染城市石家庄,制定下发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明确提出通过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淘汰黄标车等措施,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
北京、青岛市也先后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行动计划。据悉,首批纳入PM2.5对外公布的74个城市都在紧张地制定相应行动计划。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对记者表示,相关计划和各种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出、执行,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1.7万亿投资主要还是企业和社会投入,政府要做的是制定严格的标准,并监督执行。”骆建华说。
文一波、骆建华一致认为,要实现《行动计划》规定的目标,5年1.7万亿的投入并不算多,可能还远远不够。
骆建华向记者举例,目前我国尚有急需淘汰的黄标车约1500万辆,目前的年均淘汰数量为68万辆,他建议增加到300万辆,通过5年完全淘汰各类黄标车。
“按照淘汰一辆黄标车需要1到2万元的补贴测算,1500万辆黄标车就需要投入2000亿到3000亿元。”这仅仅是《行动计划》5大治理措施的一个方面。
他另一项针对工业企业燃煤排放配套脱硫脱硝设备运行情况的研究显示,全国6.8亿千瓦装机量的脱硫脱硝设备年运行费用约400亿元。“大气污染之所以得不到改善,甚至越来越严重,跟很多发电企业相关环保设备运行率低有很大关系。”他说。
周生贤曾表示,今后五年中国政府将以每年增加千亿元的较大幅度增加环保投入。
骆建华告诉记者,环保投入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场和企业,根据他的一项研究,政府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对市场有3到4倍的带动效应。
目前政府的环保资金投入大概在年均2000亿左右,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大概是1.6%,骆建华认为,今后10年中国应把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迅速提高到2%-3%。
根据中国环境产业协会去年发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迈上1万亿元台阶,达到1.1万亿元,这还没有包括节能与资源利用行业的产值。初步预测,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在2015年将突破4.5万亿元。